药农增收有哪些好路子 ——镇坪县华坪镇科技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调查
记者 璩勇 于延琴 通讯员 何丹
安康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曾走过不少弯路。比如说只讲数量不问质量,一个作物面积发展起来了,却迟迟没有收成;又或者有了收成,没有收益。有规模无产量,有产量无效益。镇坪县正在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用产业链思维,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研究分解各个链条的问题,用规范化提升挖掘潜力,用科技给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提高种苗孵化移栽成活率,缩短黄连种植成长周期,就是运用科技降成本。成活率提高一成、生长周期缩短一年,在种植环节都是了不得的增收
在华坪镇团结村,一个黄连产业公园正在建设。说是公园,还未在观赏游玩与文化包装方面做文章。现在能看到的,只有产业与科研种植着种苗的一间间温室、一排排大棚。这里相当于华坪镇黄连种苗孵化试验室、规范化种植样板间。
镇长汪礼胜介绍,他们围绕哪种方式出苗率高,哪种办法能让老百姓赚钱,不断探索黄连种植方法。一是通过联动温室育苗,尝试提高种子孵化率缩短育苗时间,目前正在技术攻关中。二是大棚仿生态育苗,已取得成果。与传统方式比较,缩短成长期一年以上,且出苗率大幅提高,每亩达到60多万株。三是林下育苗。对传统技术进行改良,亩产提高一倍以上。
中药材种植目前需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是种植标准化。华坪人虽然从清朝末年就有种植黄连的历史,但亩产量不高,一般只有50公斤左右。县上曾组织群众去重庆石柱和湖北利川考察,他们发现,那里的亩产都在250公斤左右。两相对比,技术差的不是一点两点。近几年来,依托专家教授进驻园区,培育人才,规范技术,提取黄连采种、育苗、移栽、管护等各环节数据,结合本地气候条件,从种植密度、除草、施肥、增土等修订镇坪黄连标准,优质、高产、稳产配套技术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种植规程,将镇坪黄连标准上升为省级标准。指导农户践行标准化种植,在不断扩大面积的同时,保障黄连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
因此,华坪黄连亩产量逐步提升。大棚亩产从100公斤提升到2022年200多公斤;林下种植从亩产最高5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最高达到170公斤。
产量提高,收入提高,老百姓才有种植信心。镇干部给我们分析,黄连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高低相差近百元。价高时遍地黄金,价低时无人过问。通过降低生产投入增加亩产,即便是在低价时,仍可保证农民拥有利润空间。比如过去亩产50公斤,按照现在市场每公斤260元价格才有诱人利润。如果亩产翻番或提升更多,那么即使价格落到150元每公斤,依然有利润可图。
在种植环节,靠培育熟练技术农民,也能够降成本增效益。但是,更需瞅准的还在产业链末端:延长产业链深加工,进而从卖低端原料发展为卖中高端成品,增收空间更为广阔
华坪镇党委书记王玉龙介绍,实现增收的环节多,从选种育苗到加工销售,处处有文章要做。优化育苗缩短生长周期,从节约成本角度帮农增收;规范化种植,从提高亩产效益角度促农增收;现在,开始在加工环节用力。
镇干部介绍,去土、风干、去毛,过去采用传统方法。其中去毛环节,先靠明火烧,再用竹笼擦磨,费工费时损耗大。现在逐步推行机械初加工,把复杂又让人头痛的去毛环节变成增值环节,原来扔掉或没有利用的黄连细须,完全可以加工成兽药原料增值。
与农科所合作,引进院校科研力量,把科技研发与农民种植技术结合起来发挥效益,最终培育出推动农村发展的高级农民,是镇坪中药材首位产业的核心软实力。一批拥有熟练技术的劳动力,也是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尖山坪村,镇坪县华万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今年51岁的张玉仁深有体会。2018年,他栽种一亩标准化黄连至少需要23个劳务工。今年,由于技术熟练程度提高,同样一亩只需13至14个就可完成。他感觉,逐步成熟的技术农民,也是产业增收的一部分。不仅是种植速度加快,种植质量、规范化水平也得到提高。
张玉仁原来在矿山打拼,是典型归雁。他回乡发展这几年,给当地村民提供劳务工资从2018年的20多万元,逐步提高到2022年近60万元。他坦言,这5年都在不停投入。近年来,开始有一些收益,但远不够支付工钱。私下里,村民也常帮他算账,哪项投入能够赚钱,哪项支出又亏钱了。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投入,需要时间坚持,还需要扛得住。张玉仁在农村长大,少小时身体不幸落下残疾,知道成长艰辛。早早又在外闯荡,更经历了不少风雨,这使得他在发展遇到困难时有较强韧性。他分析自己可以坚持下去的原因:一是种植黄连开始有收益,今年出售种苗20多万元;二是金银花茶销售,有近20万元收入;三是政府产业政策奖补,今年也有20多万元。收入虽还赶不上这些年的投入,但离胜利的曙光越来越近。
充分运用产地自然条件,逐步壮大产业规模,扩大在黄连市场上的话语权,把资源潜力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战略层面的高端增收方式
越往产业链末端走,产业利润空间越广阔丰厚。张玉仁在发展金银花上尝到靠加工转型实现利润增长的甜头。他开始仅种植和粗加工,把金银花当原料卖,一公斤毛收入不够200元。算算账,连采摘费、烘干的代工费都不够,要是再算上前期种植管护投入,完全是亏本买卖。
他转变思路,改卖原料为卖商品。去年开始加工生产金银花茶,一公斤金银花的产值变成600多元,利润就可观了。现在,他在中国药科大学挂职副县长的牵线搭桥下,与一家科研单位合作研制金银花饮品,金银花的附加值又将提升不少。
作为镇坪县委、县政府集中打造的中药名镇,华坪镇在黄连发展上的手笔自然又大大超过张玉仁的小公司。
2021年,由安康苦草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团结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共同建设的黄连产业公园,已建成连栋温室育苗大棚2600平方米,标准化大棚育苗60亩,标准化大棚移栽黄连100亩,林下黄连3500亩。由中国药科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县农科所的专家教授组建镇坪黄连(种源)保护研究站,在园区收集全国3个品种21个产地优质种植资源和镇坪21个优良单株,建成黄连种质资源圃20亩,开展黄连良种选育、提纯复壮、种苗扩繁实验等工作,选育新品种2个以上,确保镇坪黄连使用镇坪最优质的种子。
按照基地在县内、加工在飞地、科研在高校、销售在全域发展思路,在安康高新区的镇坪飞地经济园区,引进安康正大制药,对黄连进行精深加工,提取盐酸小檗碱即黄连素,加工生产复方黄连素片中成药,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在尖山坪村建有晒场2800平方米,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1200平方米,烤房2座,对全镇黄连进行初加工,实现脱毛、去杂、细炕、筛选、包装等各环节标准化加工,符合《药典》标准。
在市场上,仅种植出最好的黄连还不具备充分竞争优势,必须努力达到一定产量。只有通过科技攻关,稳定解决种苗问题、稳步提升亩产,最终实现生产上规模,才能逐步掌握市场的话语权定价权。
这亦是全县上下形成的共识。镇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谭高礼介绍,依托212万亩林地资源,全县抢抓全市秦巴医药产业发展机遇,以中药首位产业为突破,规划发展中药材种植80万亩,聚力打造全国中药产业强县。目前已建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5000亩、标准化林下种植基地30万亩。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向亩产要效益。
向亩产要效益,展开的又将是另一个全新画面。当然,无论对华坪镇还是镇坪县来讲,这条路并非一马平川,可以毫不费力轻松走过。但显然充满希望,走过去,就是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