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远山花开》:生命之花在远山内外绽放 吴妍妍

2023-08-11 12:12  来源:西北信息报  字号:T|T

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开展,出现了数量可观的支教题材电影。这些电影通过讲述大学生(通常为女大学生)支教山区的故事,呈现乡村社会面貌、农民的生存状态及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呼吁各界关注乡村与农民。源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老人与儿童留守乡村的事实,不少支教影片将支教与留守儿童问题相结合,既能更为真实地反映农民生存困境,强化电影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度,也能进一步打动观众,提升影片的美学效果。

支教电影探讨乡村教育,实则也在探讨城乡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从叙事视角上看,这些电影多从支教老师的视角打量山区,这也是导演与绝大多数观众的视角,这种外来者视角隐含着一种不同的文化立场。支教老师代表城市文化,她们通常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愿意倾听孩子的声音,渴望将传统教育观念中的“差学生”教育成被认可与接受的“好学生”。山区教师与学生代表乡村文化,一方面,山区教师多采取体罚教育,他们的教育观念与支教老师的教育观念产生冲突;另一方面,学生愿意接受支教老师的爱心教育,并向对方敞开心扉,最后,支教老师的爱心教育获得了成功。

近日,由刘全玮执导,根据王洁小说《花开有声》改编的电影《远山花开》热播并斩获各类大奖,也为支教电影提供了新的阐释空间。与大部分支教电影采取单向视角不同,该影片选择了多重视角。一是乡村外来者对山里的观照。来自江苏南京的大学生刘晓慧在陕南山区大麦村支教,真切感受到教学条件的艰苦:破旧的校舍、永远缺席的音乐课与英语课、寥寥几个教师、孤僻不说话的学生以及即将被合并的学校。她在诧异的同时,没有过于在意,刚经历丧母之痛的她,选择支教的初衷是远离城市独自疗伤。二是乡村外来者对城市的观照。城市生活的记忆因母爱显得充实而温馨,母亲是她的音乐启蒙老师,母亲的猝然离世使城市记忆充满了忧伤与痛感。她在观照乡村生活的同时,也在回望城市,对她而言,两个地方并没有绝对优劣之分,城市有优秀的教育资源,却是她的伤心地;乡村教育条件匮乏,她视为心灵的避难所。当校长安排她上音乐课时,她拒绝了,只因无法承受对母亲的思念。三是山区留守儿童对山外/城市的观照。起初,城市只是一个概念,与山外相同。这种概念源自父母的进城务工、锁在学校杂货间的钢琴,与留守儿童张承峰在树上眺望的远方相同,城市遥远神秘而不可触摸;当支教老师刘晓慧到来后,城市开始具有亲和力;而当他们真正进入城市,近距离感受璀璨的灯光装点下的西安美景,此时,城市充满魅力。

不同观照方式的组合淡化了城乡差距,同样渴望母爱而不得的人相遇,即便一个来自城市,一个来自乡村,都是需要情感慰藉的人,便有了彼此心与心的交流,才有受伤心灵的相互治愈。影片中,张承峰是留守儿童的代表,他半夜溜进杂货间弹琴及爬在树上眺望传达出对远方、对亲人的思念与渴望;长期孤独导致对当下生活的绝望,他关闭了与世界对话的门,拒绝开口说话。刘晓慧夜深人静时反复观看手机仅存的一段与母亲一起弹琴的视频,思念之情无处诉说。一个排斥弹琴,一个渴望弹琴,最终因为弹琴,情感均有所寄托。

个体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需要与其他的个体乃至群体交往,并获取不同的情感体验。亲情是人最先获得也将伴随一生的情感体验,为他面对陌生群体提供了底气。源于人的群体生活方式,不幸失去亲情,他仍要面对社会,与他人交往。正因为刘晓慧失去亲情,她才能更加理解张承峰,愿意抚慰山区留守儿童的孤独心灵。她带领学生喊山,给他们一个倾诉的窗口,表达对父母的呼唤,对城市的呼唤,对未知远方的呼唤;在她的鼓励下,留守儿童们从无声到有声再到大声——参加歌唱比赛,就是面对城市发出山区的独特声音。在爱的相互传递中,张承峰感受到不同于亲情的关爱,打开封锁已久的心门,重新发声;刘晓慧则走出了情感的阴霾,获得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并走向成熟。师生均重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活着的意义。正如影片中所唱,“生命无论怎样,都会在春天绽放”。每一个生命如此平等,都在奋力绽放,即便如马焕明校长,表面严厉古板却内心善良温和,他将自己所有的热情交给了基层教育事业,他的生命之花在大麦村小学绽放,尽管大麦村小学的历史即将结束,鲜花努力绽放的样子将刻在山区学生们的记忆中,他的生命也因为奉献而精彩。

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城市具备更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导致乡村的空巢化;同时,现代文化对乡村的挤压造成传统文化的空心化,乡村社会失去了自我认同。基于此,城市文化优于乡村文化的观念逐渐固化。影片通过师生彼此的情感抚慰,意欲打破城乡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城市有因陌生化社会带来的孤独感,消费文化盛行导致人的异化;乡村也有默默承受无私奉献的感动与真诚。社会发展需要城乡文化的共生共融,爱与奉献是沟通彼此的桥梁。这种观念在片名中得以体现。片名中隐含两个观照主体,以城市为主体,乡村便是远方,故事的主要发生地也在乡村;以乡村为观照点,一切皆为远山之外,在乡村播下爱的种子,希望与梦想之花在城市绽放。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饱含笑与泪、爱与痛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对于城乡以及城乡文化的独特理解深化了支教电影的主题。或许源于编剧为原著作家且为女性,影片的抒情特色较强,细节处理非常到位,故事节奏舒缓,剧情徐徐展开,但总让人感觉铺垫太多,即便出现了几个小插曲,如发现有人半夜弹钢琴、刘晓慧的手机丢失以及歌唱比赛因堵车而迟到等也处理得波澜不惊。影片主打感情牌,很容易让观众入戏,但留白太少,没有调动观众的现象力参与影片的再创作,则是其缺憾。

    相关文章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添砖加瓦——记生命学院优秀本科毕业生党员

    按照学校双院协同育人的要求,生命学院联合励志书院、南洋书院、仲英书院于2022年9月按学科专业纵向成立了两个本科生师生联合党支部,由学院和书院共同指导党支部建设。近一年来,已经有一批本…[阅读]

    生命学院举办班主任、本科生导师系列工作坊

    为切实推进双院协同育人工作,优化班主任、本科生导师工作方法,提升班主任、本科生导师工作效能,自5月初开始,生命学院结合2023年心理育人“暖阳行动”,联合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及各书院举…[阅读]

    十大学术新人之韩斐:生命科学领域的“想象者”

    他是化学家,实验“狂人”,色彩爱好大师,看见诗和远方的孩童,以及永不满足的原创成果缔造者,一个决定将创新进行到最后的人,他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九届“十大学术新人”韩斐。 天马行空和脚…[阅读]

    西安交大生命学院科研团队提出“激光切水”的新策略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应用于众多领域。近些年,微量水的图案化和流动控制在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控制微量水形貌和流动的主要手段是预先加工固体通道,但…[阅读]

    外科重症与生命支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论证会顺利召开

    2023年6月29日,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在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组织召开外科重症与生命支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论证会。论证专家组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房建成院士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