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重提这段历史
璩勇
吴定国先生今年已经78岁,他从报社退休多年,却一直为报纸写稿,并且是报社稳定优质稿源之一。
他有存心,凡是他拍摄的照片大多都保留有底片,当年的新闻照,今天都是老照片,成为难得珍贵的历史纪录。这是他独有而别人无法比拟的。老照片无假,当然可信。
他有好记性,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他都有很多细节牢记脑海,说出来如在眼前。写成文字,自然可读。
他还有一个最可敬的特点,就是直言不讳说真话。不仅不说假话,不说空话套话,就连真话也说得不雕琢、不虚饰、不做作,不假思索,直抒胸臆。
他是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员,从事党的新闻工作多年,他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立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他始终保持老百姓的本色,乐于表达老百姓的真实感受,展现老百姓的朴素是非观。可以说,他的感受、他的心声,是能够被大多数老百姓甘愿认可接纳的。或者说,他的认识,他的是非,代表着大多数群众的认识与是非,是接地气,有很强亲和力的。
一个大时代,最能够作为自豪的符号,就是有这样一批口无遮拦的人秉公而论、秉笔直书。
安康731洪灾是安康灾害史上不能忘记的大事件,又是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这个事件,这段历史,过去人们已经有不少记载与著述。但是,宏大叙事多,个体感受与观察少之又少。我们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其中,客观描述这段历史的面貌,还历史以血肉、以肌肤。
40年前731洪灾来袭之日,吴定国不是亲历者;8月开始的抢险救灾与灾后恢复,他却是积极的见证者、记录者。这些文字,就是他一边翻阅当年老照片,一边回忆写下的。随看随想,随看随写,文字有时信马由缰、有时如水银泻地。也正因为此,不经意间从一个细小的角度真实传神反映了大灾过后,安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恢复重建的精神面貌与社会风貌。
信人信史,生动在于细节。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汇成社会生活的波澜壮阔。社会发展的未来则早在过去的历史中限定。回想起40年前安康的城镇面貌、市政水平,乃至感受到当时安康整个经济社会脉搏。让人完全无法想象,我们居然从那样落后贫穷状态下,仅仅用40年时间就迈入现代文明的今天。抚今追昔,我们庆幸。
显然,回望来时路,这样的文字不经意间与我们发展的历程相印证,回答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
文内多处记录下人民子弟兵的侧影,文章见报适逢八一,本报也借此传递安康这座双拥城市对人民子弟兵的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