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个年” | 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跑出交易服务“加速度”
通讯员 吴涛 张璐
仲夏夜之梦,灯下听蝉鸣。近日安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灯火通明,评标室正在有序地组织评标。
对我们来说,保障好每一个项目的开评标既是责任也是担当,全年724小时全时段开评标已经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服务科科长周启双说。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近年来立足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共服务职能定位,在创新机制、提升服务、减费降负上做大文章,打造了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安康品牌。全面完成市县两级公共资源进入统一平台交易,2022年交易额首次突破200亿大关,获得了2022年度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竞争力十佳机构,在2022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四位次。
全过程服务,全方位保障
每天早上8点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微信工作群中,就会发出一份当天的开评标项目明细,上面会详细地列出项目基本情况、代理机构名称、开评标室等信息,同时也明确了每一个项目的现场工作人员。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邹淼介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3人,有开标室8间、评标室8间,按照2022年全年共完成4383笔的交易总量换算,我们的每一名工作人员一年要保障337笔的项目开评标,高峰期一天的开评标项目超过了30多个,可以说所有的场地、人员都是处于高速运转、无缝对接状态。
您好,我们这个项目实施期限短,为了保障顺利开工投产,需要在开评标环节争取时间,能不能请交易中心给予帮助。某项目负责人张先生来电。
接到来电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立即启动了绿色通道服务保障机制,在场地预约、平台保障、现场服务等方面优先提供保障,为该项目顺利开工投产争取了宝贵时间。
我们是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每一环都要安排精准、谋划精细,这样才能为市场主体提供最优的交易服务保障。周启双说。
数字赋能平台,数据互通共享
不见面开评标系统真的太方便了,以前都是要到交易中心才能开评标,费时费力费钱,有时一天开几个标就要来回到交易中心几次,现在在办公室就能同时完成开评标。某投标企业负责人宋女士感叹。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工作目标。安康市加快推进电子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互享,构建了省建广联达、国泰新点和自建金建三套电子交易系统为核心的交易平台,上线了保证金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保证金线上自动退还,开发了电子保函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减少资金压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金融服务平台解决了企业资金占用的问题,而且全程留痕、方便查验真伪,投标更加公平公正。某投标企业负责人王先生对金融服务平台赞不绝口。
把线下招投标搬到网上转变为线上招投标,这既解决了成本问题,也解决了公平问题,同时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线上优质服务,提升了公共资源交易的效率和效益。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邹淼说。
从面对面到键对键,从部分电子化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已然成为常态化交易形式。
持续减费降负,激发企业活力
在公共资源交易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时,使市场主体更加省心、省时、省钱,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大幅下降,体验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从事招标代理的从业人员姜女士感慨地说:以前来参加一次项目开评标,光相关资料就要印很多本,交易中心的手推架子车和电梯永远是最忙的,我们这些女生有时候搬上搬下还真是感到力不从心。
取消了所有项目在开评标环节的场地费用,实行进场零收费,这为市场主体节约了一大笔成本。在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的同时,我市还先后取消房建市政、交通、水利工程投标报名环节这些不仅简化了招投标程序,也为市场主体节约了一大笔成本。
我们要坚持为市场主体服务的理念,在减环节、降成本、压时限上多做文章,要在守正创新中打造六个零服务举措2.0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导向性作用,把公共资源配出效率、提升效益。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刘福全在局长专题办公会上强调。
强化协同联动,监管提质增效
您好,您向12345热线反馈的家具供应商定点采购开标时间问题,经与市财政局沟通,本年度定点采购协议延长,相关采购将在政策调整完成后根据情况进行,请您持续密切关注。市交易办工作人员余方正在向12345热线诉求人反馈调查核实结果。
安康市建立了12345+交易投诉举报接收转办反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12345热线数据总端口的汇集作用,在法定质疑、投诉之外拓展了一条社会监督渠道,更好地为打造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夯实基础。
凡在安康市地域内开展工程造价咨询和招标代理业务的机构,应在市级主管部门完成安康市及外地在安工程造价咨询、招标代理机构2023年度诚信执业登记工作。市住建局工作人员米雁飞介绍。
诚信执业情况将作为我市造价咨询机构和招标代理机构评优评先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安康市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各行业监管部门开展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专家公开征集工作,组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人员认真按照分类标准,完成注册和申报工作,持续充实省专家库队伍,更好地服务招投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