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发挥人才作用 推动科技创新
金秋十月,是希望与收获的美好季节。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袭扰下,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如何?近日,笔者走进洛南县恒丰矿业公司,眼前的景象令人振奋:生产车间传来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大大小小的运输车辆满载矿石或矿粉从厂区大门频繁进出,呈现出紧张有序、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据该公司董事长陈飞鹏介绍,公司今年新上了一条高纯石英砂生产线,自今年2月初投产以来,除8月下旬因疫情影响有过短暂停业外,该生产线几乎处于满负荷生产。目前,公司实现总产值超过1.8亿元,累计缴纳税金在8000万元以上。从公司总产值和缴纳税金两项指标来看,已提前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增加值增长85.6%。这一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科技创新和高精尖项目的引进。
今年以来,洛南县积极实施“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着力为企业纾难解困,帮扶企业大搞科技研发,不断拓展延长供应链、创新链、产业链,引领和助推工业企业实现高效运营、达产达效,农业产业走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加大投入建设科创园区
为有力有效推动科技创新,洛南县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仍然预算专项资金3000万元,已相继拨付到研发项目或科创企业。县上制定出台《洛南县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今年前8个月,全县各金融单位已累计投放科创信贷资金8500多万元。全县22家科技型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上半年投入高新技术研发资金3.5亿元,占全县前两个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2%。
洛南县持续加强环亚源生态岛科创孵化基地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科技支撑,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在平台支撑下,一期环亚源铜业项目建设初期,环亚源就与西北矿业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框架,联合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院校的100多名资深专家及科研团队,致力于走“产、学、研”资源技术开发之路,先后引进科创企业6家,进一步壮大了科技实力。
位于洛南卫东工业集中区的“秦创原”项目集群和泰华天然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四皓街道盛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红仁核桃基地、景村镇御史村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等科创园区或科创基地建设,对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突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进入实质性阶段,创新平台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全县相继建成的省级羊肚菌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其中“宏泰星创天地”被评估为省级优秀平台。卫东“秦创原”项目基地与商洛秦创原创新驱动网络平台联结,实现资源共享。环亚源铜业入驻秦创原(商洛)创新孵化中心,建成科创孵化基地2.4万平方米,招引企业15家。
目前,环亚源生态岛环保科技产业园共向国家专利局申报受理专利74项,其中实用型专利50项、发明专利24项,并全面服务于入园企业的技术升级与发展;先后引进聘用技术型人才36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6人、高级工程师20人、硕士研究生4人、中级职称技工6人,为企业持续高效发展和抵御高风险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校企合作推动科技创新
“今年我们合作社能取得出口创汇的好成绩,一方面离不开高校的科技支持,另一方面也多亏洛南县政协的‘企业家早餐会’帮我们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日前,洛南县巧手草编合作社理事长屈军霞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洛南县巧手草编合作社与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合作,立足当地实际,积极开发生产符合欧美消费者习惯的欧系手工工艺品,先后经东欧班列两次远销东欧市场,实现销售收入650万美元。
洛南县围绕科技创新,着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机制”的实施,先后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1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恒丰矿业、博润实业等数十家厂矿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发合作。其中,商洛学院与博润实业合作共建“尾矿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西北矿冶研究院与环亚源铜业合作成立西北有色金属二次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在科技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上深度合作,新型建材研发已进入批量生产。目前,全县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同程度通过技术创新或新产品研发,延长了供应链、产业链,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其中,22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不断延长创新链,从事高科技产品生产,从单纯矿业开采的资源型企业成功转型为科技型企业。目前,已新建高新技术型企业7家、“专精特”企业2家。
科研项目注入发展活力
日前,在景村镇八一村百亩红仁核桃示范园,洛南县华阳一升红仁核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亚军兴奋地说:“四年前我流转土地300亩发展红仁核桃产业,今年嫁接的500株红仁核桃已陆续挂果,收益不错。今年4月份,我这园子里的核桃树普遍得了一种病,仅仅几天时间,核桃树枝和叶片就渐渐枯萎了,差点遭遇一场灭顶之灾,我及时从杨凌农科院请来3名专家会诊,经过三天的观察、分析、研究,终于找到了病因,经过及时救治,才保住了核桃园,这都是依靠高科技给我挽回的损失。”
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全县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新引擎,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良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科技人才引进持续增加、科创项目实施呈现强劲势头,从而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8月底,全县申报专项科技项目45项,27项争取到科研经费,实施科研成果转化项目4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000万元。其中,争取农业科技创新资金346万元。“红仁核桃引种试验研究”“油用牡丹产品开发”“核桃提质增效关键技术试验示范”等科研项目分别荣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为了充分发挥人才力量,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有效增加产业产值效益,洛南县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培育计划,依托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和洛南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定期举办培育职业农民培训班,先后累计培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643人,其中省级高级职业农民26人、市级中级职业农民137人,实现每个村、每个村民小组都有技术型职业农民。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县上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先后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分批对全县涉农单位农技干部、各镇办指导食用菌产业的技术干部和产业大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以及有发展食用菌产业意愿的150多名村民进行了专项技术培训。
人才引领提升发展质量
走进洛南县四十里梁塬的四皓街道柳树洼村,一眼望不到边的太阳能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没想到这个小小的蓝色晶体板子,晒晒太阳就能发电,不仅无污染、无排放,还能在光伏板下发展农业产业,继续为群众增加收入。”提起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柳树洼村党支部书记王高平喜不自禁。
2020年9月,王高平得知洛南县政府通过招商引入100兆瓦光伏项目时,便不失时机与县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并及时召开村组干部会和村民代表会,广泛宣传发展光伏产业的广阔前景和群众增收的可行性,从而取得了村民的支持,一次性顺利流转土地1000多亩,满足了项目用地需求。经科技人才科学设计和精心指导,该项目贯彻绿色循环发展理念,集农业开发、光伏发电、观光旅游为一体,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使村民失地不失业。项目运营后,仅光伏发电一项年可实现产值7500万元,上缴税金750万元。
洛南县先后制定出台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实施办法、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技术研发中心管理细则等规范性文件,设立科技创新奖、区域品牌奖和人才培养奖,为引进高精尖科技人才提供了政策导向和制度支撑。按照“产业+项目+人才”的引育模式,去年以来,刚性招引硕士研究生26名,争取上级选派科技特派员44名、“三区”科技人才15名。柔性引进院士2名、专家4名,建设专家工作站2个,创新团队人数达到24人。近3年全县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700多人,引进省、市“三区”科技人才90人,有2人入选省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9人被评为省、市优秀科技特派员,3人被洛南县委、县政府评为首批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同时,大力推行“两联、两包、两支持”工作机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和洛南籍在外创业人员等14个人才库。在全县16个镇办分别建立标准化创业中心,分类组建人才服务团9支,选优配强235名人才服务团成员,储备科技人才62名,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18场次。洛南县积极为创业人才发放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贷款等,大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团体实施项目。
从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看,受疫情和外需疲软双重因素影响,洛南县一些劳动密集型工商企业、中小服务业的生产和经营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规上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生产运营依然保持旺盛势头,特别是资本密集型科技企业达产达效,成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定盘星”。通讯员许耀堂刘军民张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