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乡村振兴沃土上的留坝土专家
本报通讯员 赖晶晶 雷思雨
“这天开始冷了,要赶紧为蜂子越冬做准备了。”日前,在留坝县玉皇庙镇关房子村,“土专家”蒋新瑞耐心地指导着村民李文君,他说,“让蜂子安全过冬,最关键就是在秋天做好准备,这里面讲究可多哩。”蒋新瑞从怎么防蜂王冻死等方面细心讲解蜂群养护知识。李文君感叹道:“蒋新瑞给我们讲的养蜂知识简单明了,我们都听得懂,而且他还会教我们怎样去养蜂、护蜂。”
在留坝,活跃着许多像蒋新瑞这样自学成才的“土专家”,发挥了“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人才效应,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土专家”是怎样炼成的
“这肯定得自己上手养才知道嘛!”回首自学技术的道路,蒋新瑞感慨万千。初中毕业的他,响应县上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政策,回到家乡发展中蜂养殖,一路上遇到不少困难。通过自己学习,解决困难,总结经验教训,是“土专家”的必由之路。
“青桥驿镇海拔比较低,气温来的比较早,所以每年我们从这里开始进行养蜂护蜂的培训。每次去蜂农家里做技术指导的时候,我能够明显感觉到蜂农发自内心的喜悦,看见他们脸上的笑容,我觉得再累也值得。”蒋新瑞说。
刚开始养蜂时,蒋新瑞也因技术和经验不足造成大量蜂子死亡。他痛定思痛,认真钻研养蜂技术,自己翻书、外出学习,在一次次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中,摸索总结出自己独特的养蜂秘籍。“想要养好蜂产好蜜,管理技术一定得扎实。”这是蒋新瑞的经验之谈。
于是,蒋新瑞一有空就研究养蜂技术,春夏秋冬的针对管护、晴雨风霜的饲养方法,他都熟记于心。家里十几本大部头的养蜂专业书籍,蒋新瑞统统嚼烂吃透。他的养蜂技术甚至走在了整个留坝前面,被聘为县上的养蜂技术员。
“田秀才”的大用处
留坝县山城农特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茂华是留坝县远近闻名的“田秀才”。
杨茂华的技术知识,一半来自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一半来源于自己的实践。为了搞清楚鸡生病的原因,他曾亲自解剖小鸡查找病灶。
“我弄明白了,就能和群里的大伙们说一声,大家都注意下。”杨茂华说,山城农特产品公司带动着当地合作社、散户共40多个养鸡场,里面还有不少是扶贫产业,责任重大。
有了这份责任心,杨茂华就在微信群里开起了免费的“养鸡云诊所”。鸡不睁眼、不吃食、走路歪……这些问题,只要农户们在群里提出,他都乐于帮忙解决。“
前些日子留坝遭受暴雨侵袭,杨茂华每天都要在微信群里说上几遍“防止鸡感冒”“注意饲料霉变、饮水不卫生”这类养殖要点。
“像杨茂华这样的‘田秀才’,对我们平时的工作帮助很大,是我们工作中的有力补充。”留坝县畜牧中心副主任李旭说,“有这些‘田秀才’帮助推动技术下沉,近三四年,我们留坝土鸡养殖量翻了一番。”
田间地头的“技术论坛”
在留坝县江口镇,磨坪村的杨林禄、锅厂村胡建斌两人经常跑到彼此的香菇大棚里串门,互相看长势、学技术。
胡建斌师承自一名河南来的技术员。9月19日,他走进杨林禄的香菇大棚,看到杨林禄正在给菌棒注水。“老杨,我的秋菇长第二茬了,你的咋第一茬还没出。”胡建斌问。
“我按照之前讲座上说的,出菇期多浇水来着。也不知道为啥,它就是不出菇。”杨林禄也摸不清楚状况,“往年也是这样做的呀。”
胡建斌打开手机的灯光,和杨林禄翻开菌筒,发现菌筒下方有些霉点。“老杨,你说会不会这两天雨太大,你水注太多了?”他推测了大致情况,让杨林禄把菌筒和菌筒之间的距离挪大一点,加强通风。果不其然,没两天,杨林禄的菌筒就陆续出菇了。
杨林禄参加县上香菇种植技术培训的机会多,听的讲座也多。胡建斌因为生意比较忙,常常让杨林禄听了讲座回来,讲给他听。
茶余饭后,总能见到他俩走在路上相互讨论的身影。大棚里,整整齐齐码着出菇的菌筒。“大家没事都爱讨论养菇技术,在我大棚里务工的农户,也能说出不少菌菇种养的知识哩。”胡建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