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齐心协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榆阳区:以实干实绩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022-10-28 08:43  来源:西北信息报  字号:T|T

十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如歌。十年来,榆阳区委、区政府积极应对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全面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市委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转型发展,接续奋斗,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就。

十年来,榆阳大地发生着一系列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生动实践,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发展高质高效,城乡面貌极大改善,三大攻坚成效显著,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生活品质更加美好。榆阳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01亿元增长到1354.6亿元,年均增长10.6%;地方财政收入从2012年的17.3亿元增长到78.9亿元,年均增长18.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071元增长至41108元,年均增长10.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001元增长至18343元,年均增长9.2%。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地级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53位,一个创新、包容、幸福的新榆阳正在阔步前行。

立足“一区八园”集聚发展动力

产业园区是项目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1年12月30日,榆阳产业园区正式揭牌,园区总规划面积达139平方公里,产业涵盖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服务、体育康养、智慧物流、数字经济、城市服务、文旅休闲、科教文化、轻纺、航空等业态,下辖东沙数字文化产业园、东沙汽车产业园、榆阳轻纺产业园、麻黄梁工业产业园、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芹河智慧物流产业园、马合航空产业园、榆阳环保产业园等8个园区。

近日,记者来到榆阳轻纺产业园7号厂房,在宽敞明亮的红柳制衣车间,两条现代化智能吊挂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夹着半成品的衣架在轨道间不断流转,按照工序停在工人面前,随着缝纫、熨烫、检验等工序完成,一件件全新的保暖裤就出炉了。

“我们是首批入驻轻纺产业园的制衣企业,入驻后陆续引进了现代化智能吊挂流水线和自动化裁剪、拉布设备。目前,车间作业比以前效率提高了30%,一天可以出产800件,年产30万件。下一步,我公司还计划增加两条吊挂流水线,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能综合效益。”红柳制衣负责人纪素梅介绍。

榆阳区整合优化榆阳产业园区和榆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高端能化、文化旅游、战略新兴等多元并举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

“榆阳产业园区是榆阳区项目建设的主要载体,优化整合后的‘一区八园’不仅集中了全区的优势资源,更激发了园区的发展活力。”榆阳产业园区管委会班子成员刘喜荣介绍,立足“一区八园”的产业空间布局,榆阳产业园区将谋准产业方向,围绕智能制造、体育康养、新材料、数字经济、轻纺工业等转型升级重点产业,切实提升园区发展效能,把园区建设成项目集聚发展的高地,全力构建集群发展、多极支撑、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筑牢生态屏障加快绿色崛起

十年来,榆阳区接续推进全域生态建设,让“榆阳版图”由浅绿向深绿持续稳步挺进。

目前,全区共有乔木林65.04万亩、灌木林48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8%。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榆阳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紧盯“双碳”目标,开辟林业碳汇新路径,积极推动企业自主营造碳汇林。2021年12月30日林业碳票首发仪式上,向区内三家公司推出了三张总价14.4万元的林业碳票,让绿水青山不仅有了颜值,更有了价值。

目前,榆阳区已完成小纪汗樟子松基地、鱼河镇武警世纪林、小壕兔刀兔万亩樟子松基地等共计13万亩碳汇监测。2022年,启动碳汇林建设工程计划,由华能陕西榆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在巴拉素林场五十里沙工区营造碳汇林3万亩,力争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建成集中连片的碳汇林5.5万亩,有效增加林木蓄积量,实现沙地治理和储碳固碳双重目标。

在青云镇刘千河村,记者看到往年不间断干涸的沟道里水流潺潺,滋润着两旁的农田。“这条河自从今年6月用疏干水补水后,水源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几千亩的土地都被救活了,山上的旱地也都变成了良田,让村民今年实现了大丰收。”青云镇刘千河村党支部书记刘利军高兴地说。

据了解,2018年以来,为解决好煤矿废水的回收利用,榆阳区启动建设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目前,金麻片区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已完成建设,正式通水运行,该项目每年可向榆神工业园区供水2800万立方米,向刘千河调水1095万立方米,向榆阳区高新产业园区供水1500万立方米,富余水将退入清水河和青云沟用作生态补水。

“通过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榆阳区实现了煤矿废水零排放,破解了发展和保护的难题,同时,也推动了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榆阳区水利局局长李荣说。

深耕三农沃土奋楫乡村振兴

金秋十月,行走在广袤的榆阳大地,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相通,一幢幢农家院落错落有致,一个个乡村旅游景点别具特色,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人人洋溢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幸福笑脸,家家谋划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美好未来……

十年前,鱼河峁镇黄崖窑村还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山大沟深,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村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近年来,经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黄崖窑村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平沟壑、整坝台、修梯田、建景观,逐渐发展起旅游观光、民俗客栈等产业,连续三年举办“油菜花节”,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多万元,与此同时,该村千亩以山地苹果为主的花果山今年大面积挂果,农民个个喜上眉梢。黄崖窑村也被评为“陕西省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村”“陕西省水土保持示范区”和“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黄崖窑村的今昔对比,正是榆阳区深化全域改革“三条路径”、整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目前,榆阳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8万亩以上,建成果树标准园5000亩,新建设施蔬菜基地1000亩,打造高山冷凉露地蔬菜基地2万亩,发展优质饲草16万亩。全区羊子、肉牛、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230万只、11万头、80万头、235万羽,开工新建高标准农田7.21万亩,完成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7万亩,创新实施“美丽农田”建设3万亩,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34万亩次,技术人员扎根乡村一线、入驻田间地头,把惠农政策、发展模式实用技术送到广大农民群众手中。

与此同时,榆阳区将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推动村庄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紧盯研学、民宿、休闲、餐饮四大增收空间,通过优化乡村文旅资源,丰富乡村文旅景区景点业态,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水平,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把消费升级的成果转变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真金白银。2021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916.1万人次,同比增长2.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5亿元。

敢为人先才能步步领先,厚积薄发必能行稳致远。

从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到集中连片的新兴产业发展集群,从阡陌纵横的现代农业发展盛景,到星罗棋布的乡村旅游景区,榆阳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正徐徐展开……明天的榆阳,将不断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西北信息报记者侯红雷曹永军通讯员曹缘杜欣

    相关文章
    百企进书院|海棠3号书院邀请华为专家讲述光通信前沿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帮助学生探知前沿技术,了解行业动态,强化大一新生对学科和专业的认知,引导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10月24日下午,海棠3号书院“百企进书院”活动暨通信工程学院“…[阅读]

    李明德:秉初心弘育时代“新声” 持匠心服务社会发展

    近日,在繁忙的科研教学工作之余,李明德教授团队正在为“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的慕课忙碌着,更新案例、打磨讲稿、优化教案、完善PPT,这将是他们这学期的重点工作。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由西安交…[阅读]

    胡正荣教授讲解媒体融合发展趋势

    10月19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教授做客我校“侯外庐学术讲座”第247讲,为师生作了题为“媒体融合:战略、目标与任务”的线上讲座。校党委副书记张清致欢迎辞,新闻…[阅读]

    周荐教授详解汉语词汇发展

    10月12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周荐教授做客我校“侯外庐学术讲座”第245讲,在线为师生作了题为《中西交流对汉语词汇数百年发展的影响》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赵小刚教授主持,西北大学文学院…[阅读]

    西安交大参加“2022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

    近日,“2022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上海医院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内外医疗卫生行业、大型三甲医院等专家学者齐聚,就公立医院如何落实高质量发展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