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成乡村振兴排头兵
本报记者 曹娜
曹海军指导工人采摘茶叶鲜叶
郭培荣在西乡培训指导羊肚菌、桑黄菌种植技术
叶春利在查看种植的优质水稻
市农广校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农业技术培训课
汉中乡村广袤天地,活跃着一支支大有作为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他们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或专注生产经营、锐意创新,或引领乡村振兴、带动致富,或在社会服务方面提供更多智慧,授人以渔……从脱贫“领头雁”到致富带头人,从科技排头兵到创新能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高素质农民人才队伍正在天汉大地沃野上茁壮成长,成为我市乡村振兴排头兵。
传承创新家族茶业带强当地茶产业
“我们家从祖辈开始,三代人都与茶叶结下不解之缘。一家茶农三代茶人一世茶业,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长大的。”勉县元墩镇陕西省高级职业农民,今年29岁的曹海军告诉记者,他的爷爷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为塘湾村林场场长。为了大家伙都能过上好日子,爷爷便带动村民开荒地试种茶树。经过几年奋斗,全村种植茶树面积达2000余亩,父老乡亲们也开始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时间流转到改革开放后,上世纪90年代,接力棒传承到曹海军父亲曹满江手中。2013年全国茶叶市场行情不好,在陕西建筑科技大学求学,正面临毕业找工作的曹海军一天接到父亲的电话,让他想办法给家乡茶叶找销路。他拿着父亲寄给他的茶叶样品,跑遍了西安轻工市场及许多茶城,都被拒之门外。跑了十来家终于有人让他进门,他抓住机会卖力讲解推销。茶叶店老板拿出了四川的绿茶让他看,外形比他拿来的茶叶漂亮得多。将两种茶叶都冲泡品尝后发现,不好看的汉中茶却好喝得多。既然因为外形不好不受欢迎,那就改!为了茶叶世家的传承,也为了父老乡亲的致富之路,他选择回乡创业。
“做新时代的农民不能蛮干傻干,要用新知识新技术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创新增加销路。”曹海军说,回家后他到处找专家交流、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学习茶叶知识,和乡亲们一起潜心研究茶叶外形的提质创新,终于改进了茶型,得到了市场的欢迎,打开了销路。年轻人脑子活点子多,看到只有春茶产出效益,他又和大家一起一次次实验摸索,自主研发黑茶,以其首创的加工工艺赢得了市场认可。两年时间,老乡们从只有春茶值钱的理念,转变到采制夏、秋茶也有销路收入的理念;茶叶鲜叶总量也比2013年增加近3倍,乡亲们经济收入同比增长两倍以上,订单不断增加。
相比于父辈们的艰苦创业,曹海军带强当地茶叶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2019年,他研发的茶叶产品荣获陕西省首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卷曲茶类一等奖、汉中市第四届农业科技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2020年,在全国茶叶品质评价中,被评为绿茶组四星级奖,获陕西省第二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卷曲茶类一等奖;2021年,曹海军被授予《天汉工匠》称号;2022年,又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生命不息、传承不止,未来,曹海军这样的茶农们将继续见证“一片叶子”致富乡村振兴之路。
土地托管服务带动创业富桑梓
“咱农民也说不出来啥大道理,我就觉得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看着大伙日子都好起来,我那才叫高兴。”抱着这样朴实的想法,南郑区裕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级职业农民叶春利带领200多名社员,以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以勤劳的双脚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好。
面朝黄土背朝天,千百年来这种传统落后的耕种方式一直在叶春利的家乡南郑区延续。于是2001年她的丈夫郑富俊退伍返乡后,夫妻二人就购置了拖拉机、收割机等设备,为当地农户进行代耕代收,实现农业机械化。他们以高效作业、服务好,赢得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尝到了农业机械化的甜头,2012年,夫妻俩成立了南郑县裕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优质水稻规模化种植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为主营业务,率先在我市引进优质水稻新品种进行试种、示范、推广。又引进了适应汉中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相配套的先进农机设备,在当地开创了农田代耕、代育、代插、代收的托管服务模式。
如今,合作社以优质水稻种植、名优稻米加工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目前入社成员达265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订单覆盖汉中、成都、深圳、广州、海南等地;连续五年带动500多户农户种植优质稻,累计面积9000多亩,每年统一代销优质稻谷200多吨,仅此一项为农户共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合作社每年为南郑区青树镇沙河村村民提供30多个劳动就业岗位,发放劳务工资20多万元,充分发挥了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作用。
“发展至今,少不了大家对我的帮助。我希望能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让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红火起来。”叶春利说。
甘当农民致富服务兵
在我市食用菌种植圈里,提起郭培荣可谓是无人不晓:高级职业农民、菌类园艺工技师、高级农艺师、农业科技报特聘专家、中国菌物学会天麻产业分会理事、陕西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秦巴山区科技特派员……还有更多头衔,都不能动摇他为农民服务的初心。
“作为共产党员,我从未忘记自己服务三农的承诺。我是穷苦农民出身,是因为学到一技之长才发家致富改变命运,所以我要将学到的所有专业技术、发展理念,传授给发展食药用菌的农户,让大家都富起来。”郭培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指导农户及其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天麻、羊肚菌种植示范基地;提供产前集中培训和优质菌种、种子,产中在基地现场指导管理、产后统一回收销售;按时节在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技术指导;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让农户经济效益最大化……他走的每一步,都在兑现自己服务三农的承诺。他每年举办多期专业技术培训班,截至2021年底,分别在略阳、勉县、汉台区、城固、洋县、西乡、湖北房县、山西吕梁、延安等地举办羊肚菌、天麻、桑黄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10多期,培训800多人次。
近期,郭培荣又攻克了黄色系羊肚菌人工育种和种植技术难题,助力农户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他的公司大力发展天麻、羊肚菌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0多户、500余人,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吸纳安置农村闲散劳动力60余人;带动略阳县多个村镇发展食用菌、中药材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些服务农民的“郭培荣们”,正意气风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阔步前行。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成色。10月11日,记者采访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市农广校)获悉,2012年至今,全市培育高素质农民11553人,培育认定职业农民10016人,高级481人,中级1055人,初级8480人;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156人,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今后,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全市产业脱贫成效巩固和乡村产业振兴一体推进总体部署,围绕全市“3+4+N”农业产业布局,聚焦乡村人才需求,扎实开展“三能型”高素质农民培育。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这就是高素质农民潜心追梦的动人之处。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农民变身为田间地头的“土专家”、敢于尝试的“排头兵”,激发出更多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本稿图片由市农广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