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琴:给种地的农民一个新定义
记者 于延琴
最近几天,安康持续天晴。在安康市恒口示范区袁庄村,王凤琴盼着这样的好天气,她那刚收割完稻谷的750亩田里,正在种植油菜。
1975年出生的王凤琴,回村种地曾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她通过奋斗,不仅给家人带来幸福生活,也给乡村带来一片生机。在9月22日举行的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陕西安康稻渔丰收节系列活动上,王凤琴的身份被定义为高级职业农民。更早一点,在9月15日陕西省巾帼科技助农暨特色产业成果展开幕式上,王凤琴被表彰为陕西省巾帼种粮能手。她还有另一个身份:汉滨区姐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
未来谁来种地?如何落实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这些问题或许都能从王凤琴这里找到答案。
从小发誓一辈子不种田,又因口头承诺走上种植路
白色衬衣,鲜艳口红,爽朗笑声。眼前职业白领装束的王凤琴让人很难把她与种粮大户的身份联系起来。事实上,周围的村民也不认为她是农民,之前开化妆品店,像城里人特别时髦。但又佩服她,连那王凤琴种了一辈子地今年75岁的父亲王天银也打心眼里赞叹,种出了不一样的地!
王凤琴是土生土长的袁庄村人。看倦了父亲一年到头在田地劳作,累得腰酸背痛。就这还得靠天吃饭,连身干净衣服都穿不成!所以她从小发誓,一辈子不种地!
为逃离农村,1995年,王凤琴高中毕业后便到广东省长安镇打工。先后做过员工、销售,长达8年。在这8年里,她把挣到的钱又投入到学习上,报电脑、销售班,花了2万多元。她没想到,学到的技能,不仅使她快速成长为一名销售主管,更为她今后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2003年王凤琴辞职回家结婚。不久,便在村里开了一家化妆品百货店。生意好,2016年准备到市中心开一家分店!也在这年,一个外地朋友说看中了袁庄村的土地,请她帮忙流转500亩种植水稻。
当时,全国各地农村空心化倾向凸显,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只剩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老屋。袁庄村也一样。王凤琴看着小时候漫山遍野长满庄稼的田地,如今稍远一些便因无人耕种荒芜下来,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听朋友要流转土地,满心欢喜一口答应,转身就去找村委会商议。
有家光伏电站项目的公司也在跟村上谈,流转费600元每亩地。我去找村上说种粮食,400元每亩。村上召开村民会议后,同意流转给我,马上签合同!等王凤琴打电话告知朋友时,对方却说不要了,她当场就傻了,脑子嗡嗡响!
可双方只是口头承诺,没有任何协议,最终无可奈何。但答应了乡亲流转土地的事怎么办?总不能做个言而无信的人吧?思来想去,王凤琴牙一咬,自己干!
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种田人已不是那个庄稼汉
什么!我们都不种田了,你还要来干?
王凤琴的决定不仅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也面临着来自亲戚、邻里乡亲的质疑。他们不能理解,一个好不容易脱离农村做生意做得好好的,干吗还来做种地这么没出息的事。更多的人是质疑她不会种田。
但王凤琴认为,自己并不盲目。既然决定干就必须干好。我首先取了9个地方的土壤和水拿去化验,结果显示土壤含硒量和水质都特别好。同时考察学习了周边一些现代农业,加上当地生态优势资源和大健康市场前景,心中有了打算:面向全国中高端消费群体,发展富硒生态有机米。
最终,王凤琴力排众议,卖了店子,拿出所有积蓄,牵头成立了汉滨区姐妹种植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10万元,流转土地400亩种植水稻。
可种田毕竟不是卖商品。虽自小生长在农村,也做过育苗、插秧等活儿,但那只是在自家一亩三分地里干,现在要发展现代农业,意味着她要从零开始。
从育旱秧抛秧盘到翻田栽秧,只要在田地忙碌,她就半点不含糊,很快从一个门外汉钻研成了有机水稻种植土专家。她认识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时代已经过去,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多元化是发展方向。因此,她从不放弃外出学习和交流机会,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只要有可能都会参加。一方面广交人脉,搭建自己的客户群,另一方面,继续学习,用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武装自己。正因为她好学,又懂技术善经营,2019年成为高级职业农民。
6年来,从持续亏损到慢慢盈利,从最初的400亩到750亩、再到辐射带动2000亩,王凤琴种的田越来越多。她不使用人工合成化肥、农药,通过有机耕种方式,生产高品质健康食材。2019年,她种植的大米获得了全国名特优新认证。
这些年来,虽也遭受过诸如因连续亏损导致合伙人全部撤资等困境,但她自小养成的不服输劲头,再加上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新技术的运用,让她从传统种植模式中解放出来。而家人的全力支持,尤其是已近退休月工资9000多元的丈夫黄龙文,为帮她从国企辞职,更坚定了她把种田当事业来做的决心。
发展至今,她以科技为引领,以特色为支撑,合作社+农户+电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逐步走上绿色农文旅融合之路。生产的有机生态恒口贡米,通过线上线下销往西安、上海等地,每公斤售价达20元以上。今年稻鱼共养750亩,产值达510万元。她获得陕西省巾帼种粮能手等多项荣誉,园区也先后获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安康市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陕南水稻优质高效创建活动优秀示范点等荣誉。
新农人的多面,种地农民的新定义
时至今日,未来农村谁来种地仍是一个热门话题。
对此,王凤琴直言,当然是由像我这样的农民来种!她认为,传统耕种模式成本高,是导致群众种田积极性差的根本原因。解决之道是让有知识懂技术善营销的新型职业农民,用更科学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来耕作。
她举了一个例子,耕牛犁田一亩市场价220元。旋耕机耕作一亩120元,一天耕作近30亩。传统耕种模式中,从播种到收割,农民的每一个动作都在与老天赛跑,与时间赛跑。谁拥有了农机,谁就拥有了安排农事活动的主动权,产量质量在客观条件上才能保障。为此,她有周边地区最全、最大数量的农机设备,不仅提高了自种土地工作效率,还为周边邻村2000多亩土地提供整套农机服务。
王凤琴爱学习也善于学习,再加上曾做过销售主管又有近10年开店经历,使得她转行农业做得风生水起。她跑市场、做电商、开直播,还会讲恒口贡米的产业故事,尽力扩大影响力。
她深知只有合作共赢,才能让自己和他人乃至企业做大做强的道理。因此,从开始就由合作社统一提供优质种苗、技术培训,农户耕种管理后又以高于市场价格回购。带动600名农户种植标准化水稻2000多亩,每亩增收300元以上。邻近的安乐村党支部书记毛峰今年发展稻鱼共养200亩,棋盘村返乡创业者今年40多岁的周在全发展标准化水稻600亩。对于后来者,王凤琴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技术、品牌、厂房共享。
王凤琴一直有个共富梦:让袁庄村因粮而美,让袁庄人因粮而富。令她欣慰的是,愿景正在变为现实。因她致力发展绿色农文旅融合之路,如今的袁庄村正蜕变成一个风景优美的特色田园乡村。建立在稻田中的稻米文化馆,一夜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近2万人。今年5月28日,2022首届秦巴汉水(恒口)插秧节暨文旅商贸系列活动也在村里开幕。
她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安康富硒优质粮。为此,接下来她要做的是把基地扩大到5000亩,建成一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研学科普、餐饮会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采访结束,王凤琴又赶到基地指挥大伙种油菜。透过车窗望去,她白色的衬衣,与周边广袤的田野,还有矗立在田园间的贡米之乡 安康粮仓白色背景牌遥相呼应,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