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全力“当好国家队谱写新篇章”
9月27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围绕“当好国家队谱写新篇章”主题介绍杨凌示范区有关情况。“全区经济企稳回升、稳中有进、质效向好,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5亿元,同比增长4.8%。新增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引进创新团队54家;获批省级科技项目146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15项。”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史高领说。
2021年9月,在西安成功召开了省部共建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国务院领导出席会议,提出了示范区“国家队”的定位和使命,自此杨凌示范区按照“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的定位,认真履行支撑引领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推广、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探索出了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先行之路,为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新增两院院士3人,国家人才项目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到93人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三秦学者等人才达到193人次。示范区通过建设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了“院士+技术委员会+专家工作室”人才体系,集聚了12名两院院士和近百名高层次人才。2017年以来,累计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483项,科技研发与示范推广投入累计约50亿元。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19项。2020年示范区本级研究投入4.76亿元,占示范区GDP的比例为3.13%。
目前,杨凌累计建设示范推广基地350个,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区,其中在省内的有200多家。年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效益达到235亿元。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5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家。示范区形成了现代种业、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农机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
“十四五”时期,杨凌示范区以“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示范引领旱区农业现代化”为使命,全面部署建设“旱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高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以及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主要任务,到“十四五”末,要全面建成“三区三高地”,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展望2035年,杨凌示范区将建设成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世界一流的旱区农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全球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我国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