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通讯员 张兆群
近年来,安康市大力发展社区工厂和特色产业,吸引归雁回乡创业,吸纳就业,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帮扶模式,为精准帮扶和乡村振兴增强了内生动力。
富民工厂蹚出稳岗增收新路子
初秋,走进旬阳市城关镇四海逸家毛绒玩具新社区工厂,裁剪、缝制、检验、打包一派热闹景象。屈先丽认真检验着每个毛绒玩具的质量,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产业工人,她已经在厂子里工作5年多了。出了家门进厂门,每月至少有5000元的稳定收入。
有了厂子,增收就有了路子。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安康市坚持把支持新社区工厂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创新政策措施,优化企业服务,落实精细化管理,促进新社区工厂扩量提质,实现群众增收、产业兴旺、社区繁荣、社会稳定。目前,全市稳定经营新社区工厂1016家,解决当地3.2万名群众就业,辐射带动8400多名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
与此同时,安康市不断优化政府引导、市场引领、就业优先、厂社结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成立毛绒玩具产业链和电子线束产业链,全面构建以毛绒玩具、电子线束、服饰织袜为重点,地方特色产品深加工、特色手工艺品制作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新社区工厂成为兴产业、促就业、稳收入的新引擎。
一县一业托起富民兴村新希望
2015年,有着30多年茶叶销售种植经验的谢志爱在紫阳县向阳镇营梁村成立了紫阳县营梁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统一管理着530多亩茶园,每年带动群众增收300多万元,帮助本村及周边300多户脱贫户就业。
增收致富快,全靠产业带。近年来,安康市紧紧围绕绿色循环发展理念,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富硒茶、魔芋、核桃、生猪、生态渔业五大富硒特色产业以及蚕桑、中药材、烤烟、木瓜、拐枣等特色产业定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构建起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茶园等特色经济林总面积达到937.34万亩,实现总产值225.37亿元。建成各类农业园区1530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0家、发展新社区工厂和就业帮扶基地共1298家,共吸纳就业30.29万人。
归雁行动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旬阳市构元镇,5000亩规模的金银花产业年带动5000多人就业增收。而追本溯源,产业振兴的背后得益于旬阳市大力推进归雁工程,让在外创业成功的游子樊仁恭回到家乡,激活了当地三农发展的一池春水。
2017年年底,在外打拼十多年的樊仁恭响应政府号召回乡创业,成立了旬阳县秦蕾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根据发展情况和市场行情,樊仁恭将原本的800亩金银花育苗基地扩展到5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15个镇62个村、18个合作社、1500户发展金银花种植8000余亩,年销售额1200万元以上。
像樊仁恭这样的归雁,安康还有很多。近年来,安康市先后出台《关于以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保障高水平产业振兴的意见》等政策,为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就业提供城镇落户、子女就学、社保和医保转移接续等方面保障。今年,安康市将就业基金增加至1000万元,预计引回农民工、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创业就业4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