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紫阳县:“1126”机制促推搬迁后扶

2022-09-05 12:20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T|T

紫阳县防返贫监测系统覆盖28.2万农村群众。黄志顺 摄

紫阳县建成新社区工厂112家。黄志顺 摄

紫阳县强化常态化走访和服务,及时了解监测对象需求。黄志顺 摄

紫阳新社区工厂吸纳3211人就业。郑晓虎 摄

蒿坪镇红旗社区大力推行321基层治理模式,更好服务搬迁群众。 郑晓虎 摄

蒿坪镇东关村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现已建设富硒粮蔬基地200亩,建成400余平方米农产品加工车间。 郑晓虎 摄

2017年12月,全市首家苏陕协作毛绒玩具产业企业安康爱多宝动漫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紫阳县蒿坪镇双星社区顺利开业。到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各类新社区工厂112家。郑晓虎 摄

紫阳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陕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挂牌督办县。紫阳县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扶贫易地搬迁安置点139个,搬迁群众19291户64168人。为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办事难、管理难、融入难、增收难等问题,紫阳县探索创建了一张网覆盖,一本证定人,两项清单定责,六大工程促融入的1126搬迁后扶双线管理机制,并取得良好成效。

一张网覆盖。一是构建网格化机制。按照社区+网格+楼栋构建管理服务网格化工作机制,结合321基层治理模式,夯实网格员责任,对搬迁群众开展服务和包联。二是整合服务资源。选强配齐网格员,按照每年1200元发放网格员通讯补助,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综治中心合并运行,有效整合综治信息系统、公共安全视频系统、视联网等系统,形成上下联动、互联互通的社区智慧管理平台,推动形成人在网格走、事在网上办、服务全覆盖的信息化治理网络。三是夯实包联帮扶。对搬迁社区落实一名领导包抓、一个县级以上单位包帮联建、一支工作队帮扶、一名第一书记指导、一名干部结对帮扶的帮扶体系,对居住在社区的所有农户进行包联。

一本证定人。一是完成居住地认定。由县公安局制定、颁发居住簿,让群众在迁入地获得公安户籍管理上的身份认定。二是划分居住簿使用权限。县乡村振兴局会同公安部门统一制定办事指南,明确居住薄的使用范围和权限。三是明确办事路径。理顺迁入地管理为主、迁出地协助帮扶为辅的双线管理机制,让群众办事有章可循。

两项清单定责。制定迁出村、迁入社区的责任清单和搬迁群众的权益清单,防止出现办事多头跑和两头管、两头都不管的服务真空。一是理清迁出村职责。迁出村负责搬迁户土地承包经营、林地管理、集体收益分配和分红;配合迁入社区做好搬迁户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二是理清迁入社区职责。迁入社区负责组织搬迁户参加医疗保险,受理申报两病(高血压、糖尿病)及慢性病、医疗救助等医保服务事项,落实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措施,确保搬迁户就地就近亨受医保服务;为搬迁群众提供申请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以及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权益查询等服务;负责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代收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申请等相关材料;负责做好治安管理、矛盾纠纷调处、文体活动等服务;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坚决杜绝体外循环;保障居住一年以上搬迁群众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三是保障搬迁群众权益。搬迁群众在迁出地享有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不变,自有林木采伐及利用的申请许可权利不变;土地、林地、荒山的确权办证权利不变,自愿流转权利不变。搬迁群众可在迁入地申办身份证、不动产权证等证件证照办理业务;享受扶贫搬迁等优惠政策申办服务;就近办理子女入学入园;享受创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培训、产业贷款、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服务;享受供水供电、广电通讯、排污、垃圾收集清运等公共项目管理与服务;享受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服务;享有医保服务室或镇医保服务站咨询查询、申请办理医保服务事宜,在社区卫生室、邻近村卫生室报销门诊统筹、两病(高血压、糖尿病)医疗费用,在社区所在镇卫生院享受医疗报销待遇;享受人口与计划生育相关优惠政策落实;履行社区居民应该承担的各项义务。

六大工程促融入。一是实施防返贫底线坚守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户自主申报、镇村(社区)干部排查、平台监测分析、行业部门筛查及各类监督反馈等相结合的多渠道排查发现方式,以社区为主召开搬迁群众动态监测研判会,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坚决杜绝体外循环,全面拓宽监测预警信息监测。二是实施产业就业增收工程。以促进搬迁群众就业、扶持安置区发展产业等为切入点,全面落实五个一批就业办法(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消化一批、发展新社区工厂吸收一批、从事服务业转化一批、发展劳务经济输出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实施劳动技能提升培训,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就业能力和培训人员就业率,落实各类激励性创业补贴政策,支持个体经营,鼓励搬迁群众返乡创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拓宽就业门路和增收渠道。三是实施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在安置区大力实施六小暖心工程,力争实现有条件的100户以上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小超市、小库房、小餐桌、小课堂、小厅堂、小菜园全覆盖。按照大型安置点全覆盖、小型安置点保基本的要求,针对不同安置点的实际情况和群众实际需求,在800人以上的大中型安置点完善安置区停车场、公共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配套和安全防范、消防设施等安全基础设施。四是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建立大修基金和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制定《紫阳县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采取政府补一半、搬迁群众交一半的方式,用5年过渡期完成大修基金筹集(政府每年配套10%即880万元);制定《紫阳县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办法》,采取政府532奖补过渡办法(第一年补助50%即567万元、第二年补助30%即340万元、第三年补助20%即227万元),三年后搬迁群众自行缴纳。持续加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教育设施建设与投入,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保障搬迁群众子女就学需求,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优化医疗服务点设置,支持易地搬迁安置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力提升。按照就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原则,确保每个安置点至少有1个医疗机构提供服务;每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卫生室原则上配备1名以上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质的村医,不具备条件的,由镇卫生院选派医生通过派驻、巡诊等形式开展服务。研究制定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追加、调节办法,在安置区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村级卫生室公有化水平。引导交通、金融、邮政、通讯、水务、电力、燃气等在安置区设点服务。五是实施社会兜底保障工程。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持续做好搬迁群众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全覆盖工作,强化部门数据对接,积极开展社会保险帮扶工作,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应参尽参、应领尽领、应代尽代。积极开展困难群众信息排查,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及时纳入相应保障范围。加强政策衔接,做好各类社会保障政策的转移接续,及时摸底申报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原户籍地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实现就地就近办理各类业务,确保应保尽保和各项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六是实施文明新风引领工程。建好用好党报阅报栏、文化墙、显示屏等载体,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开展电影放映、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惠民、励民、乐民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新民风建设三年提升行动,扎实开展人情攀比、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每个安置社区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活动。

    相关文章
    西安交大法医学院在冰毒成瘾机制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 METH),又被称为冰毒,是我国滥用人数最多的“头号毒品”,成瘾性极强,但是其成瘾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明确METH成瘾机制,寻找具有功能效应的潜在治疗靶点是我…[阅读]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精神疾病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锌指蛋白804A(ZNF804A)基因已被多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鉴定为潜在的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在课题组此前的研究中,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ZNF804A的内含子2中可能存在一段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的区域,其…[阅读]

    探索大型仪器设备高效深度利用新机制——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推动落实“责任教授”制度

    5月25日上午,物理学院张磊教授、生命学院田中民教授、能动学院卢晨阳教授、材料学院武海军和刘峰教授正式受聘为分析测试中心责任教授。五位教授与中心签订聘期岗位目标任务书,中心主任高禄梅…[阅读]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肝内胆管癌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第二大常见原发性肝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具有起病隐匿、高度侵袭、高度异质、预后不良等特点。其中,起…[阅读]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神经元胞吐—胞吞的偶联平衡机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突触传递是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神经元的兴奋信息以不同的动作电位发放模式进行编码,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引起突触前膜去极化,Ca2+内流,进而触发囊泡融合(胞吐)与神经递质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