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引领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通讯员 王凌功
汉阴县铁佛寺镇集中村,距离汉阴县城18公里,有14个村民小组,境内地广人稀,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条件十分恶劣。比恶劣的地理条件更加令人担心的是,该村还面临党支部带富能力不强、主导产业不明确、农田耕地大面积撂荒造成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的发展窘境。
2018年以来,铁佛寺镇党委、政府和联村帮扶单位主动作为,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通过选准头雁、精准立项、倾力帮扶,村容村貌、产业发展等发生了可喜变化,2022年集中村成为汉阴县北部山区首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的村。
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带富能力弱,没有规范的村级阵地,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摆在集中村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唐家民面前的局面十分棘手。
面对压力与挑战,唐家民充分展现了退伍军人的坚毅和担当。他白天入户了解社情民意,晚上学习最新政策理论,迅速转变角色、进入状态,提出了基础设施当先、产业发展为要、支部建设保障的发展思路。
我们两口子在天津务工,每个月至少能够赚1万元,他给别人管工厂,我给工人做饭,工资高、压力小。到村上工作以后,每天都在东奔西走,操心的事情多,时不时还腿疼腰疼,真让人担心。唐家民的妻子心疼地说。
唐家民从1989年退伍后,就在天津电动车厂做模具工,凭借优秀的军人作风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他从模具工干到了主管。我是土生土长的集中村人,虽然在外面干得小有成绩,但总感觉在大城市里没有根。唐家民告诉笔者。
2018年,受时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镇党委、政府领导的邀请,唐家民选择到村工作,下决心依托好的政策机遇和自身努力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要想富必须先把基础条件给打好。唐家民主动寻求联村县级领导和帮扶单位支持,力争让通组水泥路和党群活动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在他的奔走呼吁和主管部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集中村共修建通组水泥路19.8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的目标,党群活动中心也从地灾点成功迁建,全村的水电路三通全部达标,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基础设施解决到位,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让集中村真正富起来、强起来,成为集中村两委必须完成的任务。
面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实际情况,如何最大限度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好产业发展资金效用,唐家民陷入了沉思。通过实地查看,结合土壤条件,时任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员王波向唐家民建议,发展青花椒种植。
抢抓脱贫攻坚期间产业发展的东风,集中村成立了家友产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种起了花椒。为了确保产业有人管、产业资金有效用,通过摸索和总结,集中村创新推出了支部+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大户模式,唐家民带资2万元入股,完成30%资产抵押,全面负责合作社运营管理,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合作社的干部和社员各尽其责精心管护,500亩的花椒园逐渐进入丰产期,预计能创造10余万元收入。
单一的产业风险较高,为了降低产业发展的风险,集中村两委在唐家民的带领下,确立种养结合、以短养长、协调推进的产业发展计划。
集中村的牛养得是真好,一个个膘肥体壮,这个有什么诀窍吗?要舍得饲料,也要有懂技术的看牛人。外村参观考察的人员与牛场的养牛人交流。
利用苏陕协作项目资金,集中村建起了一座300平方米的养牛场,在陕煤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又买来了50头牛,就这样,集中村的牛场办了起来。
如何养好牛,唐家民和村两委商议,打破传统由村干部牵头管理牛场的惯例,找来懂养牛技术的当地人负责牛场的管理,通过基础工资+奖金提成的方式,调动养牛人的管理积极性。牛场从最初的50头牛,现在壮大到了70头牛,仅2021年卖牛收入就有十几万元。
除了养牛,集中村利用苏陕协作契机,发展水产养殖项目,形成了阶梯型的库塘景观,并修建了钓台、游客步道等配套设施。今年,我们按照以往的经验投放了7000尾蟹苗和1000斤鱼苗,预计能给村集体增收20万元。唐家民说。
通过努力,集中村基本形成了山上青花椒、山中养肉牛、山下水产养殖的产业发展格局。在产业发展的强势带动下,群众也有了致富渠道。仅花椒产业,合作社雇佣村里闲置劳动力累计达1200余人次,就地务工群众年收入达到了12000元以上,闲置在家的劳动力有业可就,实现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产业的发展、群众的增收,集中村也在2022年顺利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集中村党支部多次被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唐家民也多次被表彰为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