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王国远:“每名患者都是亲人”
本报通讯员 邹长珍 张春梅
早上6点,天刚刚亮,妻儿还在熟睡,王国远骑上那辆十多年的旧摩托匆匆到了卫生室,开门打扫完卫生,迎来了第一批就诊的村民。
“年龄大了,娃儿都在外面,扎针、吃药都是王医生操心,看到他我就踏实了。”提起王国远,70岁的唐奶奶赞不绝口。王国远是勉县定军山镇沟口村的乡村医生,在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子里,他已经背着医药箱守了整整20年。
“村里老百姓有个习惯,一般都起个大早来看病,我不能让患者等我啊。”王国远每天早上6点准时到岗开始接诊,一般忙到晚上8点才下班,他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保持电量充足,经常半夜接到求助电话,遇到紧急情况就立即出诊。
基本医疗和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王国远的本职工作。全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达数百人,当慢性病患者病情出现异常,他不但增加随访次数,还要及时送药上门。背起药箱跋山涉水的身影是村民眼中的“定心丸”。公共卫生、妇女两癌筛查、健康知识普及、疫情防控宣传……每次入户他都仔细询问乡亲们的身体状况,认真记录在案。
“在这工作20多年,没有节假日,如果一天不在这,村民需要看病找不到我,咋办,我也不放心啊。”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沟口村人,王国远的父亲也干了一辈子村医,学校毕业后,王国远果断回来接过父亲的担子,当上了村医。
“每位患者都是自己的亲人。”王国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天,村里有一位老人在家突发昏迷,听到消息后王国远立刻前往老人家,初步检查后,确诊老人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发昏迷,考虑到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有限,他立即将老人送到县医院,并始终守在患者的身旁,经注射胰岛素后患者血糖恢复至正常,意识也逐渐清醒。他随后又帮患者办理了门诊慢性病补助。
为了能给村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王国远拿出了自己和妻子攒下的2万余元积蓄为村卫生室添置了医疗设备。“硬件要改善,技术水平也要提升,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只有热心肠是不够的,要有过硬的医疗技术。”在繁忙之余,他除了努力钻研业务知识,还积极外出学习,并先后通过了国家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和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同时他还自学中医、针灸、推拿等,努力成为一名中西医兼备的乡村医生。
“想让我的孩子将来也学医,留在村上继续为乡亲们服务。”与许多乡村医生一样,尽管应约出诊没日没夜,但他始终用行动践行守护群众健康的初心,只为让村民们能够享受到更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