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让文物“活”起来 把故事讲精彩活

2022-05-20 12:28  来源:西北信息报  字号:T|T

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金色名片,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五一”假期,新落成的陕西考古博物馆网上预约爆满,陕西历史博物馆一票难求……到博物馆“充电”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陕西在“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方面举措不断,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文物热。各大博物馆也主动迎合社会需求,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展陈水平,让一件件文物“活”起来。

全国首家陕西考古博物馆开馆的“高光时刻”

4月下旬,陕西考古博物馆迎来了开馆的“高光时刻”。参观者有的倾心于西周车马,有的钟情石峁遗址,有的青睐李倕冠饰……虽然每个人对于文物的关注点都不太一样,但徜徉在陕西考古博物馆里,人们都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据陕西考古博物馆展览形式方面的负责人胡小玉介绍,为了展示文物在空间表现上的更多可能性,博物馆采用数字技术对考古场景进行了精确还原。比如,为了展示气势恢宏的石峁遗址,博物馆采用3D打印的等比例缩小模型来展现城防设施、宫室建筑、大型墓地、手工业作坊遗迹,还结合场景复原了一段“石墙”。参观者置身于这些场景中,可以从石峁人的角度去观察石雕在石墙上的具体位置,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功能。在开放展示的场景中,感受兽面纹、龙纹、人面纹、虎纹带来的视觉震撼,听讲解员介绍“过去建筑学专家认为纴木的运用最早始于汉代,石峁纴木的发现,将此技术的历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参观者可以想象,千年以前,石峁人就已经懂得如何利用这些相当于“混凝土中的钢筋”的木材。

“宝贝扎堆,不虚此行”是绝大多数观众在4月28日至29日参观完陕西考古博物馆的感受。网名“望山”的观众说:“宝贝太多了,只看了三分之一就闭馆了,时间不够用啊!”

4月27日,上官婉儿墓志首次向观众展出的消息迅速刷屏,该墓志也成了开馆首日观众必看的文物之一。与其相邻的罗婉顺墓志,是书法大家颜真卿的早期作品,同样吸引了大批游客。两方墓志的展柜前,参观者络绎不绝。第一展厅内,一对在西安定居数年的香港夫妇仔细观看着眼前的文物,他们对陕西考古博物馆开馆期待已久。透过文物,他们看到了中华文明史,寻找到了中华文明的源与流。

四级体系实现陕西博物馆服务人群全覆盖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作为名副其实的文物大省,这里的每一次重大考古发现都格外吸引眼球。随着现代传播方式的快速发展,考古成果展示屡屡成为热搜,社会公众对于考古的关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切。

陕西的西安、咸阳、延安、榆林、汉中、韩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黄陵、凤翔、乾县、三原、蒲城、华阴、城固、勉县、府谷、神木、佳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省平均每11.7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贾强说:“‘十三五’期间,陕西博物馆数量显著增长,省文物局登记备案的博物馆、纪念馆共有329座,较‘十二五’期间新增76座;近百家博物馆被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称号;全省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5000万余人次。”

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让参观者关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汇聚了近10年陕西主要考古发现成果的“陕西古代文明”展览,不仅展出了超过3000件难得一见的精品文物,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观众在观赏文物过程中触摸历史,直观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例如,其展出的兵马俑不是“灰头土脸”的样貌,而是在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下,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斑斓色彩,给人以极大的视觉震撼。

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物,全省年均举办各类思想性与艺术性相融合的陈列展览近800个,推出“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汉唐长安她生活”“半坡遗址和半坡文化展”等系列出省交流展览200余场次,构建起具有鲜明陕西特色的精品巡联展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3个陈列展览在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中获奖,19个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

《“十三五”期间陕西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提到,“十三五”期间,全省博物馆基础不断夯实,布局不断优化,科学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及国际传播力不断提升,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成效显著。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的新建、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铜车马博物馆建成开放,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开放;安康、渭南、铜川等地的市级博物馆也相继建成开放,各市级博物馆引领带动、区域协同、均衡谋篇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省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主体多元、类型丰富、功能完善、主题鲜明的四级博物馆体系基本建成。

“云上博物馆”互联网上的别样风景

在博物馆,人们可身临其境地体会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宏伟和深邃,近距离感受文物的魅力。在互联网,人们可借助“云端”,足不出户地了解陕西博物馆里的国宝重器。目前,陕西数字博物馆已完成144家数字博物馆网络虚拟馆、145个专题讲座、900多件文物介绍等数字化项目,丰富的数字化展示利用成果为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天猫掌上博物馆、国家文物局“5·18文创节”等直播,累计观看量500余万人次。西安碑林博物馆参加淘宝“博物馆云春游”直播活动,开播当天便创造了在线收看超过200万人次的纪录,观众反响非常热烈。2020年,西安碑林博物馆开始常态化直播,全年直播40余场,全年累计观看量超1000万人次。2020年10月10日,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成功举办“汉风无极”博物馆之夜活动,150余万人次的网友在线观看网络直播。郭青

    相关文章
    倾听“疫”线故事,携手勇敢前行

    凛冬已至,新一轮疫情的汹涌来袭打破了三秦大地的平静。在疫情防控的日子里,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届“新港·新干·新秀”培训班学员们勇挑重担,彰显了交大青年的青春力量,谱写出了节奏丰富的乐章…[阅读]

    二附院“95后”情侣的抗疫故事

    在疫情来临之际,我和女朋友分别参加二附院院内抗疫和大明宫院区黄码医院筹备工作。疫情形势严峻后,我们相约报名了支援定点医院医疗队。那天,西安飘起了雪花,我们走在小区楼下,留下了合影。…[阅读]

    人文学院教职工志愿服务“疫”起来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古城的宁静。为有效控制病毒,尽快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全校师生开始了居家抗疫生活。为了保障师生的日常生活平稳有序,人文学院涌现出一批最美“逆行…[阅读]

    创新港食堂阿姨的抗疫故事:抗疫期间,我住在“家”

    “虽然现在没法回家了,但我在校园里,一点也不觉得孤单,这里有我许许多多的‘孩子’,也有始终牵挂着我们这些员工的学校。那天卢书记来关心慰问,问我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我拍着胸脯回答道‘…[阅读]

    西电学子手绘漫画记录学校抗疫故事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2019级学生、本科第三党支部党员梅克寒,通过绘制手绘漫画记录西电抗疫故事。 梅克寒同学在看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抗疫行为后,决定截取抗疫的日常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