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全产业链推进 富硒首位产业提质升级——安康市打造“千亿级”富硒产业集群的调研与思考

2022-04-18 11:06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T|T

安康市委常委、副市长 陈晖

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和生态优势,坚持把富硒产业作为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和高质量发展的立市之业进行培育,富硒食品产业连续多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2021年富硒食品实现产值509.2亿元,综合产值达750亿元,居全国各大富硒区之首,富硒产业已经成为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扩大安康影响力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富硒产业已被写入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并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2021年省政府将安康富硒食品产业作为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进行培育。十四五期间,安康市将围绕打造千亿级富硒产业集群和优势区,在做优基地、做大龙头、做强科研、做特产品、做靓品牌、做实融合上持续用力,全产业链推进富硒首位产业提质增效,促进高水平产业振兴。

近年来,白河县卡子镇发展茶园面积近1300亩,带动当地120余户200余人,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图为近日,茶农趁着浓浓春意在卡子镇东坝桂花村茶园忙碌着。

赵久刚 摄

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思路和一产奠基、二产支撑、三产引领的策略,聚焦富硒茶、水、魔芋、生猪、渔业和核桃等六大富硒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推动富硒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安康共有富硒农业园区1530个,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99个,带动农户22.8万户,富硒茶种植面积达108万亩,富硒魔芋种植面积60万亩,富硒核桃面积200万亩,富硒生猪年饲养量300万头以上,富硒水产品产量超过4万吨。规模以上富硒食品加工企业255家,工业加工园1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开发富硒茶、富硒水、富硒魔芋、富硒鱼、植物富硒片、富硒黑豆多肽等产品300多个,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富硒矿泉水生产基地。

(二)科研实力显著增强。依托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相继建立4个国字号科研机构、6个省级富硒产业科技创新平台、3个院士工作站、26个专家工作站,组建了17个富硒科研创新团队,构建了国家级首席专家+地方学科带头人+科研推广单位+现代经营主体的协同创新产业发展体系。以富硒产业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为重点,实施富硒产业重大科技项目46项,专利授权65项,制定修订各类标准52项,培育富硒产业科技型企业52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

(三)品牌建设初见成效。有效注册含硒商标41件,涉硒相关产品商标120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个。2018年成功注册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安康富硒茶连续两年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第20位,居陕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1位,品牌价值达35.16亿元,获评最具品牌经营力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成功注册安康汉水鱼集体商标,2021年安康林下猪集体商标已通过知识产权局初审,安康核桃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已获受理。

(四)发展机制逐步健全。为加快推进富硒产业发展,2019年安康市成立富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门设立政府工作机构,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安康富硒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安康市富硒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编制《安康市十四五富硒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制定了园区创建、龙头培育、科技支撑、金融支持、品牌建设、免费检测等政策文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富硒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2019年,颁布《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硒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职责。

存在问题

(一)产业体系薄弱。富硒产业市场经营主体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科技研发能力不足,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富硒种养业小而散,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富硒产品种类多,但单产品产量低,且以农产品、初级加工产品居多,缺乏面向中高端消费市场的精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富硒服务业尚处于探索阶段,富硒种养业、加工业与旅游、康养产业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全产业链融合深度不够,产业链条较短。

(二)标准化程度不高。受土壤硒含量不均、农作物聚硒能力差异、生产加工过程中硒流失等因素影响,推进标准化种养殖难度大。因原材料硒含量不稳定,增加了工业化富硒产品达标难度。另外,还存在富硒产品国家标准少、地方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富硒产品国家标准目前仅有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T22499-2008《富硒稻谷》。近年来,安康市虽然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和企业制定了不少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但标准执行力度不够,配套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少,无法满足富硒企业标准化生产需求。

(三)品牌实力不强。六大富硒产业中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有较高知名度,安康汉水鱼集体商标注册时间短,品牌知名度还不高,富硒魔芋、富硒水、富硒猪肉、富硒核桃集体商标尚未获批,品牌影响力、竞争力亟待提升。公用品牌知识产权价值发挥不充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知识产权,存在重申请、轻运用问题,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市场运营。企业在品牌运作中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品牌优势难以发挥,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单品冠军产品,就安康富硒茶而言,还没有进入全国100强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对公用品牌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四)宣传推介不够。虽然近年来中国硒谷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在中心城区和交通要道只有个别富硒产品宣传标识,没有中国硒谷形象宣传牌,宣传氛围不够浓厚,与同为富硒区的恩施相比还有明显差距。相关行业部门对宣传富硒产业主动性不强,到外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虽然多数时候都有富硒企业和产品参展,但活动主题聚焦富硒不够,没有用好中国硒谷金字招牌。同时,硒知识的宣传与普及还有待加强,群众对硒的认知度不高。

(五)发展合力不足。虽然安康市对发展富硒产业达成了共识,思想上都很重视,但行动上支持力度还不够,在贯彻实施《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方面有差距,在结合自身职能推动富硒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畏难情绪。市级富硒产业专项资金仅能满足市级层面科技研发、品牌打造、宣传推介等,对市场主体在园区建设、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不足,有关行业部门产业发展资金未能聚合到富硒产业上。县(市、区)聚焦发展富硒产业的力度还不够,没有专职机构和工作人员,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少,缺少有力的支持政策,未能有效激发经营主体从事富硒产业的积极性。

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土壤硒资源普查,2023年全面完成安康市1∶50000土壤硒资源普查工作,摸清土壤硒资源分布,建立科学、系统、完整的数字化硒资源数据库及展示平台,推进硒资源保护与合理化利用。在产业门类上,持续聚焦富硒茶、富硒水、富硒魔芋、富硒林果、富硒猪肉、富硒鱼等六大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精特色产业。在产业布局上,按照十四五富硒产业规划,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多点的产业布局,形成一心引领、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在发展策略上,紫阳、汉阴、岚皋、平利、镇坪等硒资源核心区要明确将富硒产业作为立县之业优先发展,每个县区打造一批富硒产业示范基地、示范镇和一个富硒产业工业集中区。其他各县区根据自身优势,打造富硒产业示范点,培育单品冠军,形成重点突破、点面结合、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格局。

(二)全产业链推进。以链长制为抓手,加强与省级富硒食品产业链对接,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全产业链推进富硒产业提质升级。每个主导产业精选1~3家链主企业,鼓励其围绕自身技术需求、市场需求,组建产业联盟或企业联盟。支持市级以上农业园区,通过增硒稳硒技术或手段,建设标准化富硒产业示范园。加大富硒产品开发力度,严格执行富硒产品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标准、操作规范持续扩大标准化富硒产品供给。鼓励市场经营主体依托富硒产业园区、加工基地开展研学、旅游、观光等活动,增强富硒产品消费体验,推动硒旅、硒养深度融合。引导支持富硒产品电商企业发展,积极搭建安康富硒产品交易平台,完善中国硒谷富硒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和硒品1号店网上商城,支持链主企业建立富硒产品营销店。

(三)强化科技支撑。持续深化院地合作,依托国字号科研机构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大科研力度,围绕富硒茶、魔芋等主导产业、主栽品种的硒富集能力、硒赋存形态,选取品质优、硒富集能力强的品种开展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在高硒土壤区域,探寻高聚硒植物,为发展植物源有机硒食品、提取植物硒蛋白、提升富硒加工业水平奠定基础。推进陕西省富硒食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开展富硒产业全产业链、全过程、全要素科研创新活动,探索建立智慧富硒产业园区。支持企业组建研发中心或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富硒产品研发和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富硒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健全富硒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配套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坚持引进外来人才与培养本土人才相结合,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一批高素质专家人才,选派人员学习深造,培养一批本土富硒产业专业人才。

(四)深化品牌建设。坚定不移叫响中国硒谷生态安康口号,擦亮中国硒谷金字招牌。以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和启动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富硒)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创建为契机,加快推进公用品牌建设,以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为标杆,逐步统一富硒魔芋、富硒水、富硒猪肉、富硒鱼、富硒核桃品牌,大力培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打造单品冠军产品,为公用品牌提供有力支撑。坚持办好安康硒博会硒水鉴茶大赛富硒美食节以及面向缺硒地区、大中城市的品牌宣传推介活动,提升中国硒谷影响力和美誉度。注重产品质量监测,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作用,加强富硒产业行业自律,开展富硒产品贴标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和安全关,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提升服务能力。严格实施《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在硒资源集中分布区域内设立硒资源保护地,做好硒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组建富硒产业协会,用好富硒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制定富硒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对全市富硒产品实行贴标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和安全关,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度。完善硒产业统计方案,确保硒产业统计符合客观实际和发展要求,科学、有效、精准指导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型媒介,持续开展硒知识科普和宣传,在高速路口、机场、车站等人员流动量大的地方,广泛设置宣传标识,营造浓厚的富硒氛围。深入挖掘安康硒文化,在中心城区建设中国硒谷文化主题公园及中国硒谷博物馆,支持在餐饮、旅游、康养、医疗保健、文艺创作、城市形象等方面培育、创新、发展硒文化,持续提升中国硒谷影响力。坚持富硒特色产品展销推介+富硒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的招商模式,精准开展招商推介活动。

(六)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市级部门间的横向联动和县区间的纵向协调,进一步凝聚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市级富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机制,加大市发改、农业农村、工信、林业等行业部门的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对富硒产业的倾斜支持力度。出台更有力的支持政策,对标准化富硒产业园区建设、富硒产品开发、营销店建设等方面给予奖补,激发市场主体从事富硒产业的新动能。进一步健全全面推进富硒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大兴富硒产业的浓厚氛围。

    相关文章
    王树国参加2022届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视频会

    4月14日下午,陕西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视频会在西安召开。副省长方光华出席并讲话。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党委副书记孙早参加会议。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阅读]

    西北大学参加2022届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网络视频会议

    4月14日,陕西省教育厅召开2022届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网络视频会议,我校在长安校区设置分会…[阅读]

    学校召开校庆文创产品工作推进会

    4月14日,学校召开120周年校庆文创产品工作推进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校庆总指挥常江,120周年校庆办、国内处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内处负责人主持。 会上,西安非衣广告文化…[阅读]

    通信工程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师生座谈会

    为扎实推进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月8号下午学院在南校区竹园323会议室召开2020级和2019级本科教学师生座谈会。教学副院长顾华玺,辅导员代表,学生代表以及本科教学办公室相关…[阅读]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双碳数智技术联合创新中心2022年工作推进会暨科技创新研讨会召开

    4月7日下午,国网信通产业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双碳数智技术联合创新中心2022年工作推进会暨科技创新研讨会以视频方式举行。西安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别朝红,中科院院士、电信学部主任管晓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