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枝叶总关情——市四次党代会以来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回眸
记者 孙妙鸿
天下之大,黎元为先。
一幅以幸福为主题的画卷,必须用民生的画笔来精心勾勒。市四次党代会以来,我市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农村低保覆盖率达到6.99%;安康中心城区新增学位3万余个,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48万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06平方米,社区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86%;守住疫情防线,全市33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164家镇卫生院、40家一级民营医疗机构全部建成发热门诊或诊室
五年,弹指一挥间。五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安康发展的高度;五年,是一次跨越,丈量着安康发展的幅度。这样一组暖心数据的背后,体现着市四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在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方面用心用情,频出实招、狠抓落实,从老百姓最急需、最紧迫、最关心的层面着手,使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让广大市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织牢社会保障网托起群众美好生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五年,我市着力关注低收入家庭、特殊群体、养老等民生热点,力求将温暖送到城镇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用一缕缕真情描绘一幅幅为民办实事的精彩画卷。
这五年,兜底保障网络不断扎牢。通过完善低保政策、强化农村三留守关爱帮扶、落实残疾人补贴政策等措施,有力保障了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全市农村低保对象7.27万户16.19万人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农村低保覆盖率达到6.99%;85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全面落实,1.8万名农村留守儿童、2.1万名困境儿童、500名孤残儿童基本生活有效保障;6.8万名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5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
这五年,养老服务改革持续深化。以创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市和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为契机,先后出台20余个涉老政策文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全市培育民办养老机构23家,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96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345个,床位总数达到25261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54张,位居全省第一。大力支持农村敬老院等项目建设,新建农村敬老院54个,创建星级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40所,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能力不断提升。全面实现高龄津贴普惠制,24万名老年人直接受益。
这五年,社会事务管理日臻规范。围绕逝有所安,10县(市、区)殡仪馆和城市公益性公墓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镇级示范性农村公益性公墓55个、农村殡仪服务点17个;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优化婚姻登记服务,婚姻登记信息实现部门共享;不断加强城乡社区阵地建设,力争每百户居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总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寄托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重大民生工程。
这五年,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稳步推进学前教育第二期、第三期行动计划,实施项目193个,新建、改扩建园舍面积28.5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治理工作;积极扶持民办普惠幼儿园发展,通过综合奖补、政府购买服务、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9%。
这五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以促进优质公平为重点,积极解决农村薄弱、城镇拥挤问题,努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在城乡、校际间的基本均衡;实施安康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程,新增学位3万余个,中心城区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全市10个县区提前一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合格县评估认定。
这五年,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深入推进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全面完成省级标准化和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任务。
这五年,全民健身蓬勃开展。精彩圆满承办十四运会武术散打和马拉松游泳两个项目的比赛和安康市区站火炬传递活动,得到组委会的高度肯定;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龙舟精英赛等多个重大赛事活动,中国大秦岭(宁陕)山地越野挑战赛、中国平利最美乡村定向越野挑战赛等赛事入围全省最佳赛事;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06平方米,比十二五增幅79%;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镇村体育设施基本达到全覆盖。
真情送岗书写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社会大局稳定,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
这五年,稳就业呈现新格局。我市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48万人,321.23万人次农村劳动力、3.5万失业人员、1.34万就业困难人员和4.18万安康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7%以内;开展各类职业培训35.25万人次,全市技能型人才总量由10.94万人增至17万人;累计发放1.7万笔、24.39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带动就业4.89万人。
这五年,平台载体实现新发展。我市抓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腾笼换鸟的有利时机,依托1364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大力兴办以毛绒玩具、电子线束、纺织加工、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艺品等劳动力密集型和生态友好型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新社区工厂,让易地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全市累计建成新社区工厂792家,吸纳就业25663人。
这五年,人才支撑释放新活力。我市不断优化服务、加大培育、大力引进、搭建平台,着力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活力,五年来,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2.8万人,累计招考694名公务员和1.18万名事业单位人员,引进高层次、特殊紧缺人才576名,柔性引进两院院士9人、博士研究生25人;全市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0人次、省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次、省级中青年专家3人次、三五人才12人次、重点领域拔尖人才2人次、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5人次,安康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01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激情不断迸发。
优化医疗资源撑起群众健康保护伞
美好的生活,健康是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目前,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应急能力优化提升。面对国内外的疫情形势,我市建立完善重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并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形成了政府主导、卫健行业牵头,各级各部门抓落实,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全民防控格局,持续巩固疫情低风险成果;全市33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164家镇卫生院、40家一级民营医疗机构全部建成发热门诊或诊室; 20家二级以上医院、11家疾控机构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稳妥有序推进重点人群、18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和强化接种。
这五年,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全面启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深入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广大医务人员的平均绩效工资水平明显提升;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医疗服务模式,全市210家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全市因病致贫人口全部落实了健康扶贫帮扶措施。
这五年,健康安康扎实推进,支撑能力显著增强。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二轮周期复审,再次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持续推进优化生育、养育、教育政策体系,稳妥有序实施全面两孩、三孩政策,扎实做好出生人口监测,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落实老龄帮扶政策,为22.7万7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