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恒口老街:旧乡场通向新乡愁

2022-03-01 12:02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T|T

记者 孙妙鸿 唐正飞 通讯员 刘明

沐浴暖阳,漫步于恒口示范区老街,五六米宽的街道两旁林立着青砖黛瓦房,偶尔有几栋红砖小楼夹杂其中。一扇扇门窗、一根根立柱、一面面墙壁镌刻着岁月留下的痕迹,或布满灰尘,或开裂掉漆,或残垣断壁,无不反映着老街的斑驳沧桑。老街的见证者们追着阳光,或坐于街道两旁打打牌,或站立街边聊家常,或趁着天气暖和出来刮胡理发老街看似平常的一切,却连接着多少人的根与乡愁印迹。

老街日常 熊涛 摄

老街的青春模样,600多间古建筑留住根与魂

恒口,意指恒河汇入月河的河口。宋代建镇,兴于明清,是旧时物资中转的小型码头,贸易往来频繁,老街随之兴起,会馆林立,商贾云集,有江西、广东、黄州等十余家会馆。《明史》记载:陕北有榆林堡,安康有恒口堡。其他史料记载,恒口在宋代已成大镇,商品交流市场形成较早。

恒口老街东西延伸,长2.5公里,南北宽200米。老街民居以多重天井的四合院为主,建造形式吸纳了北京四合院和南方园林建筑的优势,多为串珠式品字型和倒天井型。宅院多为重檐式屋顶,建筑结构为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结构,院内多有砖雕、木雕及彩绘装饰。这些错落有致的古民居,大多前店后坊,一字从南向北延伸。生动古朴的雕梁画栋,展示着彼时工匠精妙的技艺,富有层次的飞檐斗拱和屋顶庇护着檐下的人和物;醒目的马头墙昂首峭立,极富特色的多重式屋檐和多重式天井四合院布局,反映了秦巴腹地和汉水文化的建筑特色。

恒口老街地理位置特殊,是南北二山、东西二川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有名商号近百家。《安康县志》记载:嘉庆三年(1798)臬司温承惠率安康知县赵延麒,捐千金,市民助役,筑城堡,墙高一丈五尺,建四门,周六百四十丈,内设公廨、仓廒,主街道东西伸延,长2.5公里。自嘉庆以来,公廨、仓廒、会馆、商铺、书院、茶楼、酒肆、佛道寺院、作坊、栈房等行业布满老街上下,七十二行一应俱全。据了解,老街共有门面685间,保留明清、民国风貌的有304间。天井147个,古井5口,保留原行业门牌字号名称的有42户,有明清风貌的民居建筑700余户,古式天井四合院147个,户户相连,总面积3.3万平方米。现存下来的明清古街历经风雨,虽有破坏,但主体骨架完好。

除了商贾林立外,恒口老街还先后形成了钟鼓楼、九间房子没柱头、三圣庙、关帝庙、眼光殿、金罐滩、金马夜鸣、花子坟等为代表的恒口八景。如今,八景中仅剩九间房子没柱头、三圣殿、金罐滩三景,老街上大量具有特色的古建筑年久失修,濒临倒塌,亟需保护修整和恢复。还有民国时期意大利人修建的天主堂和挪威人修建的福音堂,仍保留完好,见证着中西多元文化的交融。2004年5月26日,汉滨区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享受老街暖阳的居民。 孙妙鸿 摄

老街的青春记忆,藏着几代人的乡愁

见证老街沧桑历史的除了斑驳的建筑物,还有那些生活在老街上的居民。

今年71岁的张香莲老人回忆:老街中段有座十来米高,石木结构的吊楼,高大气派,吊楼下东西南北四方道路相通呈十字形,可通行人、车马,楼上用于瞭望观察,并有专人值守。

老街最热闹的时候要数七月会,一般在农历七月一日至七月七日举行,其目的为便于民间物资交流。大河、叶坪、洪山、牛蹄等十里八乡的村民、商贾都会聚集于此或买卖商品,或刮胡理发,或观看杂技、道情、电影等。我们小时候在离此不到五公里的农村,把鸡蛋粮食等拿到街上卖,一枚鸡蛋两分钱、一斤大米一毛三分八、一斤面粉一毛七分钱。到后来街上慢慢出现了自行车,偶尔也会买点炕炕馍、油糕等小吃。

1953年出生的李贵乾嫁至老街后,按着当地的习俗哥东弟西,哥前弟后一家人分得西侧房屋。自己先后以卖鞋、卖衣服补贴家用,丈夫以漆匠手艺帮助别人漆陪嫁、漆门窗等增加收入,因为地处老街两人的收入加起来也还算可以。

出生于老街的李永森今年70岁。据他介绍,1955年前后家里是做鼓气馍小吃的,因为是合作化食堂,就餐不光要有人民币还需要粮票,所以周边村民上街办事没有粮票,只能选择吃一些用萝卜、魔芋豆腐、猪血等加工成的小吃充饥。十里长街不光有个体,还有岭南书院、女子小学、恒口镇初中。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玩意儿,李永森老人兴致勃勃地说:打板儿,在这条街上的男娃间很流行的,女娃们就跳跳绳、抓抓石子儿,四五年级时就开始在学校里打乒乓,六年级就可以约着打篮球了。要是男娃女娃一起玩,那就滚滚铁环,利用晒场的草垛秸秆堆捉迷藏。

随着市场逐渐放开,恒口老街更加热闹起来。每年周边各村开始组织在街道上举办社火,舞龙灯、耍狮子、采莲船吸引了周边大量的村民上街参加。

在老六开锁店旁,一块鸿福昌的老字号牌匾吸引了记者。店主吴老六(吴胜奎)说:自己在家排行老六,老字号的牌匾并不是该店的招牌。祖上是做江米条、蓼花糖等小吃,鸿福昌是小吃的招牌,鼎盛时期,除了父母、兄弟姊妹,还有父亲的徒弟十来个人齐上阵,每天小吃都供不应求,后来随着机械设备的普及,加之父亲坚持纯手工制作,很快小吃店就面临倒闭,兄弟几人便寻找新的谋生方式,当父亲的身体不能支撑繁重的制作工艺,鸿福昌便摘了牌。

吴胜奎介绍,恒口老街三圣庙原址上有一棵古柏树,自己放学后跑到大树下上爬下窜,后来古柏树被锯,小伙伴们就少了一处玩耍之地。好在古街上的5口哺育世代老街人的水井被保留下来,那时每次淘井拥有着强大的魔力,吸引着孩子们前来围观,淤泥中的手表、硬币等都成了孩子们意外的惊喜。

原来精美的雕花,历经风雨,已是破败,亟需修复。 唐正飞 摄

老街换新装,营造时光隧道留住城市记忆

从老人们的回忆中窥得老街往日的繁华,更多的恒口人期待着通过改造升级老街,重现当年景象。

为此,在恒口示范区各界人士的努力下,2021年11月,恒口镇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恒口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明清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决定》,确定保护明清老街的历史遗存,传承其历史文化价值,体现老街的传统风貌和景观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引入新的功能业态,提升老街的人气和活力,优化老街的传统文化展示功能,使其成为恒口传统商贸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民居文化的展示窗口;以古街保护和利用为引领,带动周围环境整体改善。

以传岭南风韵,承三秦金脉为人文精神取向,老街还将植入恒月二河微缩景观与恒口十景,恢复重建岭南书院、怀让禅院与汉调戏院三大院,再现恒月码头、恒口堡、演武台、古戏台、古淘金工艺和民俗博览等千年特色文化旅游古镇之繁华景象。

为留住城市的记忆,恒口制定了老街的总体规划标准,东至恒河河堤坎以西60米为界,西至南大街,全长1328米,南北以老街中心为基点,南北各60米,严格规划管控所有房屋拆旧建新。明确保护重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原则改造,保持老街建筑原有风貌。将老街改为步行街,禁止除急救、消防、学校以外车辆驶入,完成供电管网改造升级,消除架空线缆,实现强弱电入地,保障居民安全用电;改造供水排污系统,补齐通信设施短板;新建旅游厕所2个360平方米;新建停车场1个6000平方米;新建游客服务中心1000平方米。对老街路面长1328米、宽6.5米的沿街路面进行改造,清除各类废弃杆桩、线缆等障碍,更换沿街路灯设备,确保道路畅通,居民出行安全。同时,责任部门做好沿街绿化美化工作,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目标,提升老街形象;增加标识标牌,深入挖掘安康境内特色民俗文化,重点围绕陕南传统农耕文化、节庆文化、陕南移民文化,在端午、中秋、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庆期间,通过在老街开展弘扬传统文化庆祝活动,打造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街区。

正在为顾客剃须的老手艺人。 孙妙鸿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