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让数字“活”起来、工作“快”起来、群众“笑”起来
本报记者 衡俊昌 见习记者 董雪
去年8月21日至22日,勉县大部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全县18个镇(街)受灾。家住该县长沟河镇转咀子村的谷翠平,因房子受损严重,虽然第一时间被转移到安置点,但是生活没了着落,其家庭存在返贫致贫风险。
该村网格员了解到情况后,通过全市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使用“一键报灾”功能,及时将她的情况录入系统。民政、住建等部门第一时间得到了信息,不到一天时间,镇村干部就将米、面、油、棉被等生活物资和2000元临时救助资金送到了谷翠平手中,其全家也被纳入需帮扶人员名单。
“真没想到政府的救助速度这么快,这个平台对我们老百姓作用真大。”后续的帮扶政策,还让谷翠平全家4口人享受到了5万多元购房补贴。谷翠平受灾以来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谷翠平一家,只是全市得到帮扶家庭的一个缩影。“不让一户有返贫致贫风险户被遗漏。”这样快速精准反应得益于我市建立的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
“我们研发上线‘汉中市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与教育、医保、住建、水利、民政等11个市级行业部门的信息共享,以及市、县、镇、村四级网络互联,及时收集汇总全市脱贫人口和‘三类人群’等重点人群家庭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确保及时预警致贫返贫风险,超前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市乡村振兴局监测中心副主任刘乐说。
打开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人均纯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劳动力、因灾、因疫等监测指标一目了然,内容全面,操作方便。尤其是该平台中85%以上的报表均为自动生成,减轻了基层干部填表卡册压力,还能自动为监测户标明36种风险隐患标签,为基层干部制定帮扶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大幅提升了帮扶工作的精准度,也方便了在乡村振兴一线奔忙的工作人员。
去年下半年,我市应对18轮强降雨过程中,全市受灾群众3.5万户10.2万人,受灾村619个,各县区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农户房屋、农作物等遭受不同程度损失。面对暴雨等灾情对贫困地区的影响,全市2.76万名网格员开展“地毯式”摸排,通过平台准确上报录入受灾信息,及时将有因灾返贫致贫风险的940户3009人纳入监测对象,并落实有针对性帮扶措施。
防止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基础。据了解,“汉中市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上线以来,共向县区反馈373个批次7.33万条疑似风险数据,为及早发现返贫致贫隐患、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大规模返贫致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全市共识别“三类人群”7705户21323人,均安排了帮扶责任人,制定了针对性帮扶措施,未发生一例脱贫户返贫或新增致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