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稳走显韧性 动能增强蕴新机
本报记者 衡俊昌 见习记者 李扬
近日,我市召开2021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加快恢复、质效提升、动能增强”的发展态势。围绕最新出炉的经济数据,汉中市统计局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深入解读经济运行态势。“稳”的基础更加牢固
经济恢复稳中加快。2021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全年分别达8.2%、19.5%、15.2%,分别列全省第3位、第1位、第2位,两年平均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7.5个、3.8个百分点,彰显了汉中经济基础稳固、加快恢复、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认真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各项措施,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10.50万吨,创历史新高;蔬菜、中药材、园林水果、茶叶产量分别增长4.1%、8.6%、6.4%、5.9%;生猪出栏254.78万头,同比增长7.6%;“味见汉中”产品销售超5亿元,品牌强农战略成效显现。
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护航和“亲商助企”行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847.69亿元,同比增长14.5%,两年平均增长7.6%。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总产值保持增长,增长面达94.3%。支柱产业聚集发力,装备制造、现代材料、高品质食药工业产值分别增长19.3%、11.1%、15.3%。
服务业稳定复苏。出台《汉中市“助商稳企·护航发展”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1至11月全市规上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72.36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43.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22.3%。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2.2%、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1.6%。
“优”的质效更加体现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5:42.7:41.8,第一产业占比较2020年下降0.9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增长、扩大就业、增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质效明显提升。财政金融平稳运行,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9.8%,财政支出同口径增长7.3%,金融存贷款余额增长8.6%。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4.2%、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下降0.4元。收入分配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9%、列全省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2%,列全省第1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0:1,较上年缩小0.08。
就业物价保持稳定。认真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043人、困难人员就业83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低于4.3%控制目标。出台《关于稳定粮食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十条措施》,中心城区居民消费价格较上年上涨1.0%,低于全省0.5个百分点,基本民生物资供应充足,物价总体保持稳定。
“强”的势能正在积蓄
三大需求明显改善。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质年”活动,大力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更加注重产业类、民生类投资,全年项目投资增长20.4%,两年平均增长6.3%。加快实施“服务业倍增”行动,投放1920万元电子消费券,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实现招商引资内资到位资金1397.63亿元,增长62.8%,全年进出口总额31.05亿元,增长57.3%,内外循环加速畅通。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改革体验官”“局长体验审批服务”和“政策宣传月”活动,推行并联审批、一业一证等制度,全市年末市场主体达28.3万户、增长20.3%,新登记市场主体6.4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9418户,增长10.1%。
创新动能加速积蓄。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建成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评级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5家,4户企业首次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7.3%、列全省第1;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增长20.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4%,比2020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加快蓄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3.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8.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7.9%。
新兴业态聚集提升。以“新机遇、新业态、新动能”为主题,创新举办2021首届天汉电商博览会暨高峰论坛,签订供货合同36个,金额36.6亿元。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增长121.7%,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7.66亿元,增长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