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打牢“十四五”发展“第一板墙”
记者 孙妙鸿 郭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之年。打牢十四五发展第一板墙,民营经济发展是关键之关键,安康坚持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引擎理念,以打造富硒产业、旅游康养、新型材料三大千亿产业集群为目标,不断优结构、提服务,使民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铁柱钢梁。
走进安康高新区,各类产业园区生机勃勃。园区内环境优雅,厂房内各种机械设备科技范儿十足。行至陕西华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个巨大的充电宝十分吸睛。据公司副总经理傅洪涛介绍,这是液流储能电池,主要用于大型储能,它可以将太阳能、风能发出的电存储在里面,在需要的时候,再把它释放出来。液流储能电池是智慧能源的核心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对于绿色循环经济有着重大的意义。
陕西华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重点培育上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安康地区钒资源禀赋优势,深耕钒氮合金、能源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投资6.7亿元建设的项目全面投产后,将成为国内产能最大的钒氮合金研发生产基地。去年,华银科技对4条全自动钒氮合金推板窑升级改造,技改完成后,产品碎料率从5%降低到2%,半成品重量增加15%,压球时间缩短20%,窑炉氮化段寿命提高一倍,整体产量增加30%,吨电耗降低20%左右,为公司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打下坚实基础。
新型液流电池集成多能互补储能项目与钒氮合金能效提升及产线优化技改项目,不仅是华银科技以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合生态经济与新兴产业的生动实践,也是我市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和典范。
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引领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循环现代产业体系,做实做强实体经济。尤其去年以来,我市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民营企业发展信心逐步提振,民营经济企稳复苏。
去年1至11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6.4%,居全省第四;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4%,并列全省第二。纳入全省重点监测的57个新增产能项目竣工55个,预计释放产能32亿元;113个投资千万元以上市级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80个,完成年度投资87.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6%,预计释放产能45亿元。钒氮合金二期、锂电新能源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华秦储能电堆生产线、沣康药业生产线完成设备调试、金思铭药业进入试产;安康尧柏江华、通用机械、正大制药口服液片剂技改生产线建成投产;旬阳烟厂、华银科技二期、鑫卓青智能电子线束生产线等技改项目进展顺利。至目前,全市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61%,连续七年位列全省首位;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7034户,同比增长37.83%。
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明,数字的背后也凝聚着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合力与干劲。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市、县均健全完善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一把手亲自部署重要事项、亲自把关重大方案、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督察落实情况的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追赶超越发展、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20年以来,围绕应对疫情冲击影响,先后制定出台支持中小企业九条措施、促进市场消费八条措施、稳定新社区工厂七条措施、工业稳增长促投资十条措施,有效助推了民营企业复工复产复市。
自2017年以来,我市连续组织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年突破年攻坚年系列行动,始终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来抓,坚持季度集中开工、重点项目巡查等有效措施,协同联动营造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的项目建设氛围。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双轮驱动,不断完善144520招商引资基本方略,先后借助特色产品展示+重点项目推介模式走进北上广深等大中城市。强化骨干民营企业培育壮大,分别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30户、69户和92户,8家民营企业入围陕西省上市后备企业名单,长兴集团连续三年入围全省民营企业50强, 6户企业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民营经济发展也不例外。依托普瑞达、北医大、华银科技等民营企业,我市建成国家级和省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示范站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8个,建成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6家市级院士工作站、51家市级专家工作站,基本实现了一主导产业一院士站。完善中小企业创新研发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华秦储能、普瑞达电梯、富硒产品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陕西省液流储能创新中心认定为安康首家、陕南唯一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市目前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户,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户,省级质量标杆企业8户,列入陕西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的共有54个。
回望过去的一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迸发活力、破浪前行,在规模扩张、拉动增长、推动创新、促进增收等方面势头强劲。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目标,坚定发展为要、创新为先、民生为本,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实施路径,实现民营经济在总量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竞争力和获得感等方面明显提升,为加快追赶超越提供坚实支撑和动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