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强基固本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本报通讯员 千汉轩
开栏语
2021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圆满完成县镇村换届,创建县镇书记工作交流会等制度机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从今日起,本报开设“基层党建工作亮点”专栏,展示2021年度全市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亮点成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扛牢使命、奋发有为,奋力谱写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去年以来,市委组织部深入贯彻中组部《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及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视频会议精神,建强基层组织、优化服务水平、提升队伍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高点起步、良好开局。
选优训强带头人,塑优乡村振兴“领头雁”。圆满完成全市1894个村“两委”换届,实现“五升两降一强”目标,村干部整体素质更优、带富致富能力更强。从严落实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四议两公开”等制度,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纪检委员,引导发挥监督作用。明确全市村“一肩挑”干部补贴最低3400元/月,其他村干部补贴不低于“一肩挑”的60%,鼓励县区就高执行,11个县区村“一肩挑”干部月平均补贴达3500元以上。分级分类轮训新任村干部,累计举办培训班68期、培训村干部1.8万人次,推动以学促干、学用相长。
抓实标准化创建,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坚持一手抓示范打造,一手抓后进提升。突出“7+1”标准,对标打造87个省级标准化示范村、297个市级示范村、1498个达标村,有效杜绝了村级活动场所制度标牌多、脏乱差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以“四类村”为重点,摸排确定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25个,将“开门搞整顿”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整顿工作带来的真切变化。大力开展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行动,强化政策支持与资金帮扶,全面消除了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管好驻村帮扶队伍,培育乡村振兴“引路人”。严明“三条铁律”,对派不出干部驻村的,由单位班子成员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队员;对不服从组织安排的,由组织人事部门调离本单位,并指派单位班子成员接替驻村;对因工作不力被召回的,由单位“一把手”接替担任第一书记或队员。全市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088名,做到了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软弱涣散村、红色美丽乡村应派尽派。创新管理模式,依托汉中智慧党建云平台,做到实时签到、上传日志、群众评价和成效考核在线完成,促进了第一书记严守纪律、扎实履职、发挥作用。
加快党建创新步伐,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压紧夯实各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体责任,创建县镇书记工作交流会制度,通过集中亮相谈思路、同台竞赛比实绩、测评排名加压力等方式,引导各级党组织书记主动研究工作、主动破解难题,倒逼责任落实、任务落地、工作见效。全力打造西乡县骆家坝镇钟家沟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新建扩建村级活动场所、村史馆及村级综治中心,保护修缮革命老街,提升村容村貌。巩固深化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成效,推行“党建+重点工作”机制,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