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发展绿色农业共享生态红利
(通讯员 王增萍)近年来,安康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以转方式调结构、保生态促发展为主线,积极把农业环境保护与现代农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绿色生态循环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模式引路子。用生产方式绿色化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形成了发展主体小循环、农业园区中循环、立体布局大循环的生态系统。组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农牧结合、粮经轮作、间作套种、林下生产、稻鸭共育等新型生产方式,着力构建功能互补、能量循环、高效生态的种养模式。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通过农牧对接、沼液利用、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等节点建设,构建种养平衡、产业融合、物质循环格局,实现农业园区中循环。因地制宜,立体布局,在月河川道、浅丘地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优质粮油;在中高山地区,围绕山林经济,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林果业和休闲农业,全市基本形成了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良性循环之路。
绿色特色产业促增收。坚持产业支撑、园区承载、龙头引领、品牌提效、改革驱动的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突出发展茶叶、魔芋、生猪、渔业和蚕桑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推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质生产要素向五大特色产业聚集,全力打造源头减量控害、过程清洁生产、终端循环利用的绿色产业发展方式。目前,全市生猪饲养量常年稳定在300万头左右,存出栏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育种技术和种猪品质全国领先;茶叶面积、产量分别达108.59万亩、4.35万吨,均居全省第二位;魔芋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面积、产量和加工能力均占全国25%;生态渔业总产量4.16万吨,全省第3;年养蚕发种量达到12万张,产茧量5500吨,产业规模占全省的85%以上。
农业经营主体释活力。以要素高度集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三类产业联动为重点,突出一业为主、种养结合、高效循环发展,全面实施百园航母、千园提升、村村覆盖工程,大力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全市累计建成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340个,其中省级36个、市级430个;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联合体66个,市级以上示范专业合作社321个、示范家庭农场396个,认定高素质农民13041人。
生态富硒产品提效益。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突出生态、富硒特色,打造中国硒谷、生态安康的地域品牌,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指导农产品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不断完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加工包装等农业标准体系,并从土壤环境、物资投入和产品产出三个关键环节入手,严格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监管,积极推行农产品三品认证,全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效益。截至目前,全市地理标志农产品18个,绿色食品51个,有机农产品67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7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
绿色发展环境创红利。坚持生态绿色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富硒循环农业,着力推进种植业绿色发展、养殖业污染治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4%,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18%,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3%。2020被中国绿色农业联盟、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报告编委会授予全国绿色农业十佳发展范例称号。2021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中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典范地区。镇坪、平利县被授予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