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延安:同心绘就生态环境新画卷

2021-12-08 13:03  来源: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字号:T|T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近年来,延安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增强人民群众福祉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以山为纸、以水为墨,用迅疾有力的行动绘就了美丽延安新画卷。

绿水青山新延安(资料照片)记者刘阳 摄

再现鱼翔浅底美丽景象

初冬的正午,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李老先生拿着鱼竿来到了裕丰大桥下,挂饵、甩竿,之后便静静地坐在小凳上,惬意地等待鱼儿上钩。他告诉记者,这里鱼不少,前段时间,兴盛桥下也能钓到鱼。

看着李老先生桶中的鱼和缓缓流淌着的清冽河水,谁又能想到延安市2018年第一季度水质排名位列全国倒数第二,距离目标水质相差甚远,水环境治理形势异常严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将其当成延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认真分析研究,科学安排部署,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市政府全力推动,市级各部门各负其责、各县(市、区)齐抓共管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组织领导机制。

市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延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延安市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定期召开水污染防治工作研讨推进会,着力解决重点流域、特别时段和突出点位水环境问题,向各县区、市级相关部门下发碧水保卫战目标、任务、时限、责任四张清单,进一步明确目标,夯实责任,基本形成了刚性治标、系统治本的治水思路,明确了五先五后治水举措,大力实施控污、截污、清污、减污、治污五大工程,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按照刚性治标、系统治本的治水思路,近三年,延安市累计投入资金近70亿元,建成系统治水项目280余个、1028.4公里污水收集管网、199座污水处理厂(站),污水处理规模达到26.82万吨/日,再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

圣地蓝成为常态

11月17日,宜川县城最低气温已跌至零下,而石沟坪集中供热站却显得格外热闹,焕然一新的装置正火热运转,机械的轰鸣声努力将温暖送至县城的千家万户。今年,宜川宝信供热有限公司对石沟坪原有的4号燃煤锅炉进行了拆改,更换为燃气锅炉。宜川供热彻底告别过去的燃煤时代,正式步入燃气时代。

曾经,以油煤工业为主的延安,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近年来,随着持续不断的治理,空气质量逐年向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5年的282天攀升至2020年的339天,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三。

空气质量逐年向好的背后,是延安做出的不懈努力。

延安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制度、机制和办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综合把控,全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冬病夏治专项整治,依托一市一策专家团队,从大气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治理应对措施、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等方面全程深度参与,掌握了大气污染治理的主动权,解决了看得见、摸不着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市生态环境部门探索大气污染治理环保+检察联动的执法新路径,市检察院全程参与全市大气环境专项执法检查,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大气污染问题,对违法排污企业起到了震慑作用。

近年来,延安市深入实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突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冬病夏治专项整治,关停原延安热电厂,建成投运超低排大唐延安热电厂,逐步推进热源并网、燃煤锅炉拆改等工作。规范城市道路扬尘治理,开展餐饮油烟整治。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了常态美景,让外地人赞叹不已的圣地蓝在延安人眼中已不稀奇。

数字管理提升监管水平

10月9日15时,设立在延安市生态环境执法支队的生态环境信息化视频监控系统发出警报,一煤矿排污口排出水体颜色异常。工作人员郭向红第一时间通过网格化监管平台向所在辖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下发任务指令,执法大队接到指令后,立即安排就近执法人员于15时30分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15时45分,核查情况通过网格化监管平台回复市支队。

从问题发现、转办、查处到回复总用时45分钟,这一案例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平台实时监控和快速转办功能优势,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节约了执法成本,进一步增强了非现场监管水平,实现让数据跑代替人工跑。

2019年8月,延安市正式启动建设延安市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项目,搭建起一个体系、七个平台的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体系,为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延安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市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项目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目标,集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应急、三线一单、工作任务指标管理为一体,借助物联网、传感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起全网覆盖、上挂中省、下沉站点、部门纵横联动的全市生态环境信息化监测管理和服务体系。

市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项目的建成投运,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整体感知能力,推进了数字说话数据决策,实现了精准监测、精准治理、精准执法、精准考核、精准服务的五个精准提效目标,开启了延安生态环境信息化智慧管理新时代。

生态好转兑现美好生活

延安的生态环境有多好?数据说话最让人信服。

二十多年来,延安累计完成营造林2455万亩,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多公里。目前,延安森林覆盖率由33.5%增加到48.07%,植被覆盖率由46.1%跃升至81.3%。年入黄泥沙量由2.58亿吨减少到0.31亿吨。

更令人兴奋的是,2018年、2020年延安市两次在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野生华北豹及幼崽的视频影像,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北豹在子午岭林区的种群数量增至110多只,是全国华北豹野生种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中国特产珍稀鸟类褐马鸡种群数量增至2800多只。种子植物现达1400多种,较上世纪增加了近百种。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必然能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白马滩镇位于黄龙县东南部,距县城43公里,国道327线贯穿全境。近年来,白马滩镇坚定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打响生态旅游品牌,把生态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群众依托生态旅游成功转型,吃旅游饭,发旅游财,享旅游乐。

三年来,全镇累计接待游客90万人次,乡村旅游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白马滩镇先后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全市人居环境整治样板乡镇。该镇神玉村还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最美乡村、最美农产品示范基地、省级旅游示范村,并推荐申报为省级卫生示范村。十三五期间,黄龙县生态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3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83亿元。

据统计,全市经济总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4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601.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519元增长到2020年的36577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由193元增长到12845元。

站在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新起点,延安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竭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谱写美丽延安新篇章。(记者 郑鹏)

    相关文章
    宗濂书院6号楼514宿舍:同心同德,砥砺前行

    四年前,四名来自陕西不同地区的同学相聚于宗濂书院6号楼514宿舍,组成了这个温暖的小家。如今,她们四人均已获得研究生报送资格,一人保研至北京协和医院、三人保研至交大一附院,将在不同的领…[阅读]

    西电统战成员赴延安开展主题教育

    为深入推进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继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在庆祝建校90周年之际,党委统战部于10月14日至15日组织统战成员赴延安开展了“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副校…[阅读]

    火炬手郑南宁:要把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我们,一起为中国加油!我们,一起为陕西喝彩!这是希望的火种,这是梦想的传递,这是我们共同的奔跑! 8月16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以下简…[阅读]

    西北大学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与协同推进研究》开题论证会

    7月31日下午,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任保平教授主持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阅读]

    同心学党史 携手新征程——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统一战线井冈山精神研修班

    为开展好学党史、跟党走主题教育,加强党史学习和实践锻炼,7月22—25日,西安交通大学举办“同心学党史,携手新征程”统一战线中青年骨干成员井冈山精神研修班。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定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