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造就伟大 坚守铸造不凡
本报记者 李弋戈 见习记者 董雪 蒋雪 乔妍 王媛丽
把房产捐了,上海户口注销了,带着4个孩子一路向西,可曾后悔过?
手榴弹引线拉开后再握在手中三秒,这延迟的三秒可能给敌人带来最大范围的杀伤,但也有可能牺牲自己,战场上无畏坚守却为何把记功令放进背包底部?
在“厕所试验室”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姿控发动机,是什么支撑他们完成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12月2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好记者讲好故事”媒体宣讲团来我市开展宣讲活动。报告会现场,9位记者依次上台真情讲述,结合自己采访报道的新闻事件和人物,用新闻工作者独特的视角、理性的思考和辛劳的汗水,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三秦大地的日新月异。
“人这一生有很多路可以走,我们这些人选择跟党走,无怨无悔。”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主持人刘晓明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西迁人”的故事: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陈学俊西迁时38岁,他对妻子说,既然扎根西北就不要对房子等身外之物有所牵挂。于是他们捐了房产、注销上海户口,带着4个孩子一路向西。作为美国(NACA)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胡沛泉教授毅然归国,后来又投身建设大西北,与妻儿分隔两地。弥留之际,他留下遗愿:想把埋在无锡老家的妻子和女儿迁葬西安,这个他一生都不曾后悔来到的地方,从此一家人不再分离。
“‘西迁精神’就是胸怀大局、艰苦创业,就是坚定不移听党指挥跟党走,进入新时代,这样的精神正激励更多的西迁后代们续写爱国奋斗新篇章,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向同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绽放无悔青春!”当刘晓明讲述完“西迁人”的故事,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咸阳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贾利婷缓步上台,身后的大屏幕上一张记功令徐徐展现,这张记功令是咸阳87岁老兵蔡兴海的。上甘岭战役中,蔡兴海发明了“打空爆”法,将手榴弹引线拉开,握在手里延迟三秒后再扔出去,创造了歼敌近400人,我军仅轻伤3人的光辉战绩,他因此荣获特等功,授予二级英雄称号。
“百年大党的成就,正是无数普通党员用信念支撑希望的三秒……百年,从风雨飘摇到屹立东方,从积贫积弱到民族自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一百年风雨兼程,这一百年初心如磐。”贾利婷目光坚定,现场听众也被她的情绪感染。
“采访傅老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你们可能想象不到,作为发射火箭心脏的发动机,最早居然是在一间厕所研制出来的。”西安广播电视台记者郝冲的讲述一上来就抓住了全场的注意力。1965年,陕西凤县偏僻山沟里的067基地里,航天六院原主任设计师傅永贵和同事们为了提高试验成功率,动手改造新建不久的厕所,把粪池掏干,用河水清洗干净,男厕所当作工艺间,女厕所改成测控间。10年间,就是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傅永贵和同事们进行了上万次试验,终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姿控发动机。
郝冲说:“老一辈航天人在艰难的环境中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取得科研成功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体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的‘十个坚持’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和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在记者们饱含情绪地讲述下,让现场的观众动容。
西部网记者李典晴讲述了55岁的安康市旬阳县双河镇高坪村人朱先萍,自发组织“女子爱心志愿护河队”清理河道的故事。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新闻中心记者、主持人耿万崇讲述了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推出的系列报道《入党那一天》中的入党故事,用珍贵的历史瞬间,激励每一名共产党员。
聆听宣讲后,城固县融媒体中心副总编辑邬正鹏感触很深,“我们要抢抓全媒体时代机遇,坚持‘内容为王’,守正创新,打造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让汉中好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参会新闻工作者们纷纷表示,作为媒体人,今后将牢记初心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将全会精神和身边的事例结合,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以小事例承载大内涵,打造高质量的融媒产品,传递群众呼声,讲好汉中故事,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