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人大:以高质量履职擦亮最美茶乡名片
本报通讯员 李玉茂
建设“中国最美茶乡”是市委、市政府赋予西乡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西乡县委确定的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西乡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职能优势,围绕市委、市政府对西乡县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县委中心工作,利用调研、视察、代表建议督办、执法检查等综合手段高质量履职,为建设最美茶乡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把脉问诊 提升产业美
西乡是我国古老的产茶县之一,茶叶也是西乡的特色产业,全县现有茶园36万亩。在脱贫攻坚战中,有2250余户贫困户7430多人通过茶叶实现脱贫。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做好茶产业的“后半篇文章”,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是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去年6月份开始,西乡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镇办、远赴省内外考察调研,邀请知名茶叶专家为西乡茶产业“把脉问诊”。历时半年,一份《聚焦茶产业提质增效打造“十四五”西乡高质量发展绿色名片》的调研报告出炉,并提交县委。今年2月,县委十五届十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推进西乡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一幅高质量发展西乡茶产业的“路线图”勾画出来。并编制完善《“十四五”茶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政府制定出台《建设中国最美茶乡三年行动方案》,实行“挂图作战”。前不久,240吨夏秋茶发往乌兹别克斯坦,开启了西乡茶叶对外贸易的新时代。以前利用率很低的夏秋茶,经过深加工有了用处和价值,延伸了茶叶产业链条,解决了茶农夏秋茶无销路的难题,实现了茶企增效、茶农增收,为乡村振兴筑牢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调研视察 助力乡村美
建设“中国最美茶乡”,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西乡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对农村饮水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调研视察。针对农村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农村饮用水管网升级改造、建立健全长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养护经费、做好水质检验检测等意见建议。县政府相关部门及时跟进,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水、安全水。在“美丽西乡”工作视察中,视察组提出了“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融合,发展旅游产业,防止千篇一律,做到一村一规、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切实提升“美丽西乡”建设的整体档次和水平”的意见建议。推动政府培育出一批彰显青山绿水、体现田园风光、传承乡风文明的美丽宜居乡村。峡口镇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五丰社区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65个,西乡荣获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县,有力推动了打造美丽、文明、和谐、宜居的新乡村建设步伐。
建议督办 推动整体美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生活垃圾如何处理,成为每年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关注的热门话题。在县十七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刘贡芳等8位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环境建设硬件工作”的建议。建议县政府加强农村环境硬件建设,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配套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县政府及时作出回应,决定实施西乡县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
随着项目的全面实施,全县共投入洗扫车、洒水车、抑尘车、电动保洁车等多种专业化环卫设施设备800多台套,配备专项人员900余人,设立垃圾分类试点5处,新建一体化智慧垃圾收集站4套、“天天环境吧”1个,在全县11个镇(街道)建成深埋式垃圾桶179个,建成投运智慧环境管理平台,现已服务于全县13个镇(街道),受益人口达36万人。成为全省首批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的县区,有力推动了城乡“整体美”。
执法检查 呵护山水美
天下之难,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近年来,西乡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先后对《环境保护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法》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全面检查法律执行和落实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意见建议和整改措施。并对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跟踪监督,充分发挥了法律制度刚性约束作用。
推动涉秦岭区域的垃圾填埋场、子午镇、茶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同时,对代表建议提出的“关于保护汉江水源地优美环境的建议”,及时交办、强化督办。沿江3镇迅速行动,全面开展呵护水域环境整治工作,配齐保洁员,及时清运滞留垃圾,规范了垃圾投放点,建立长效环卫机制,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上。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域主要江河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标准,牧马河国家湿地公园、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通过考核验收,山清水秀、绿色生态成为西乡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