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本报记者 安宁
今年的寒冷,相较以往有所提前,随着气温日渐下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又将面临严峻考验。每年冬季,是心脑血管意外高发期,其中尤以中老年群体为甚。因此,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疾病发作的概率,是患者平安“过冬”的关键。如何科学有效做好预防,正确规避疾病发作风险?为此,记者采访了市人民医院血管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市人民医院专家工作站专家、省保健学会心肺预防康复专业委员会汉中工作站站长王琦。请听专家的“医嘱”—— 气温下降,心脑血管疾病为什么会加重
王琦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因素。首先,寒冷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使周围血管收缩,加大血管阻力,升高血压,进而增加心衰和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此外,寒冷刺激亦能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的形成,更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发生。
其次,人在冬季往往会吃更多油腻、高热量的食物或饮酒御寒,这将会使胆固醇的摄入增多。而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可能会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
再者,天气寒冷,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升高,肺和支气管的炎症也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等。最后,冬季寒冷干燥、天气阴郁,容易使人产生不良情绪,引起心情不畅、心理压力过大等,这些都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加重。
关于预防的八点建议
对此,王琦从专业角度提供了八点建议:
注意保暖:做好防寒措施,避免感冒是预防冬季心脑血管疾病加重最重要的一点。及时添加衣物,去除诱因,避免因寒冷而发病。
不宜晨练:冬季清晨温度过低,易受寒感冒,且空气氧含量较低,外出锻炼可能会造成血液供氧不足。加之寒冷刺激,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最好选在上午十点温度上升后或下午进行锻炼,不要选择剧烈的运动项目,可选择慢跑或打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方式。
合理膳食:在冬季,很多人有饮酒或摄入过多高能量食物御寒的习惯,殊不知这会增加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甚至有发生猝死的风险。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方式。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增加膳食纤维,尽量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坚持服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千万不可随意停药,应坚持遵医嘱服用,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不是从事体力劳动或不参加运动锻炼,冬季几乎没有出汗的机会,为了减少热量的丢失,机体的外周血管收缩,会导致冬季血压较难控制。因此,部分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需入冬前或初冬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调整。
定期复查:高血压患者应在家中自备臂式电子血压计,每周监测1至2次血压变化。冠心病患者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控制情绪:保持心态良好,尽量避免狂喜、暴怒、过度紧张等情绪。因为情绪过于激动时,会导致体内血流速度加快,增加对心脏的负荷。
规律作息:冬季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尤其是不熬夜或过度疲劳,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立冬后的气温更低,老年人应适当减少户外运动。如要坚持运动锻炼,也要根据本地的气温特点调整锻炼时间。出门前要穿足衣服,戴好帽子、口罩,不要顶着大风走路,刮风下雪天尽量不要出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避免接触冷风。
适当饮水:冬季气候干燥,要保证饮水量,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但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要严格控制水的摄入,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总而言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更要重视生活细节,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展。若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现象,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