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安康模式”
安康高新区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省级高新区,2010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2015年9月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成立以来,安康高新区紧扣高与新发展定位,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改革传统管理模式,率先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创新破题,激发活力,为安康高新区跨越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瘦身强体变小机构为大服务
按照精减、统一、高效的原则,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归并分散职能,集中同类事权,大刀阔斧推进组织再造,综合设置组织群团工作部、经济发展科技局、招商局、综合执法局等内设机构,部门内部不再设置股室,减少行政层级,推行岗位管理,建立部门-岗位2个层级扁平化管理架构,做到部门职责综合化、岗位职责清单化,实现事与人,权与责有机统一。
与传统大部门制将相似职能部门合并不同的是,安康高新区的大部制设计,是根据行政权力性质对部门进行统合,构建起大经济大招商大建设大党群等管理体系,从根本上避免了机构庞杂、职责交叉、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和责任僵化等体制弊端,推动管理更加规范、运转更加顺畅、效率更加提升。
全员聘用变硬身份为职员化
针对发展任务重、人员编制少等实际,安康高新区率先建立了编制循环池管理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全员聘用管理模式,打破行政事业、编制内外身份界线,对编制内人员和自主招聘人员,统一按企业化理念实施无差别的人力资源管理,所有人员一律采取竞聘上岗、直接聘用等方式,通过机制创新,将编制内人员通过档案封存、薪酬分离、双轨运行,打破编制羁绊,解决了干部后顾之忧;对于自主招聘人员,不分身份和出处,坚持唯才是用,打消其身份顾虑,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激活了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绩效考核变大锅饭为特色餐
绩效考核推行难、效果差,甚至流于形式等现象较为普遍。安康高新区经过反复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套既科学有效、又便于操作、且干部认可的绩效考核办法,形成包括县级领导在内的领导-部门-员工三级绩效考核体系,根据不同部门在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不同,按季度对部门差别化定任务,采取重点任务考核扣分机制,强制分布考核等次比例,考核结果为优秀、良好、较差的部门,干部员工分别按4:5:1、3:5:2、2:5:3设定优秀、良好、一般等次,考核结果直接运用到薪酬收入、职务晋升、岗位调整等方面,实现绩效考核由主观评价向量化考评转变,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在此激励下,人人扛指标、人人有压力,逢先必争、逢旗必扛,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薪酬激励变铁工资为活薪酬
安康高新区始终坚持为贡献付薪、为业绩付薪、为岗位付薪导向,建立包括县级领导在内的15级岗位薪酬标准,将员工薪酬与岗位职责、工作实绩、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实行以岗定薪、以绩定薪、按劳取酬、优绩优酬的薪酬激励体系,干部员工季度考核达到优秀等次的,绩效工资当季上浮10%;一般等次的下浮10%;一般干部年度考核达到规定优秀等次的,可享受部门副职待遇,部门副职可享受正职待遇,正职可享受副县级待遇;真正让实干者得实惠、让懈怠者知差距,变铁工资为活薪酬。
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是高新区的生命基因。安康高新区将继续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在现有体制机制优化完善基础上,继续守正创新、笃行致远,以更加前瞻的理念、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规范的管理,在体制机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勇当开路先锋,积累宝贵经验,争当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引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