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防汛避灾工作创出多个亮点
(通讯员 黄晓东)今年入汛以来,我市各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防汛救灾工作重点在‘防’,应对灾害性极端天气关键在‘撤’”的思路,及时总结工作实践经验和成效,制定印发《汉中市“四边三撤”防汛避灾工作制度》,对撤离谁、谁来撤、往哪撤及撤离后如何安置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在落实“四边三撤”实践中,全市广大基层干部结合实际,创造了“两把锁”“贴封条”等多个好经验和好做法,这些经验和亮点简单易行、群众喜闻乐见,极大地丰富了“四边三撤”制度的内涵和外延,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
两把锁。撤离责任人在动员群众撤离时,对撤离群众的房门,由撤离责任人和群众各上一把锁。群众要返回入住,须征得撤离责任人同意。两把锁,一把锁锁定群众的安心,另一把锁锁定了撤离责任人的放心。
贴封条。主要针对居住在临时生产用房和危旧房屋里的群众,撤离责任人动员群众撤离后,在房门上贴上封条,禁止其在危险期返回居住。此举有效杜绝了撤离中漏户漏人,避免了危旧房屋倒塌而造成人员伤亡现象。
人盯人。撤离责任人对撤离群众全过程进行管理,做到撤离转移人盯人、撤离安置人盯人、汛后返回人盯人,使每一户群众都有人负责、有人联络、有人管理,有效避免了群众随意返回,确保撤离群众安全。
乡村大喇叭。利用乡村大喇叭、流动宣传车,向群众滚动播放天气预报预警、撤离避险动员令、避险自救小常识,增强群众撤离转移主动性。此举不但提高了群众的警觉性,还传递了党和政府心系群众的声音。
两送两接。对于家中养殖牲畜的撤离群众,撤离点安排专人专车,每日早晚两次送到家,协助喂养后接回安置点。此举有效解决了撤离群众的后顾之忧。
文艺小舞台。积极组织撤离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既有效缓解了群众的紧张焦虑情绪,又为大家展示才艺、促进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让群众“撤得出”更“留得住”。
院坝说事会。镇村干部在安置点与撤离群众讲政策、谈产业、论致富,把群众注意力转移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致富创业上来。此举一方面拉近了干群距离,密切了邻里关系,另一方面也启迪了群众发家致富的思路。
扁平化指挥。构建县、镇、村、组、网格员(中心户长)、五级防汛责任人通讯网,在紧急情况下,县指挥到村、联系到组,便于第一时间掌握一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