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荷蛙共养让群众吃上“生态饭”迈上“致富路”

2021-08-23 12:29  来源:渭南日报  字号:T|T

8月17日,洋县龙亭镇龙亭村村民、荷蛙共养基地务工人员周小娥正在对大蛙和小蛙进行网格分离,以防止大蛙吃小蛙的现象发生。

本报记者 魏丹 董雪 实习生 张美娜 文/图

洋县龙亭镇是全国首家规模化荷蛙共养示范项目所在地。走进这,荷花香里蛙声一片,美不胜收。

8月18日,汉中市生态养蛙产业创新联盟在龙亭镇荷蛙共养示范地成功揭牌。联盟为全市蛙类养殖产业相关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等搭建信息共享、资源共促、合作交流的平台。

“联盟的成立对推动汉中养蛙产业发展开篇破题、起步稳走,推进产业规模大扩张、技术水平大提高、设施装备大改善、经济效益大提升具有重大意义。”联盟主席、项目投资方中起集团负责人徐靖说。

荷蛙共养项目是啥样?

荷蛙共养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牛蛙的生长周期与莲藕的生长周期相吻合,荷叶为蛙提供庇荫场所,莲藕产生的微生物可以供蛙食用,也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蛙的排泄物可为莲藕生长提供养分。

“我们在荷蛙共养过程中不施农药,养出来的牛蛙肉质鲜美,安全无污染,天然肥料滋养下的荷叶也比普通种植的荷叶个头大。”徐靖告诉记者,基地设有牛蛙配对池、产卵池、孵化池、蝌蚪养殖场、变异池、牛蛙集中饲养池,包含了牛蛙生长的全产业链,从源头保证了牛蛙的品质。

牛蛙浑身都是宝。其肉可食用,皮可制作工艺品、外科手术线等,内脏可以药用……目前,国内牛蛙市场年需求量大约有200-300万吨,而市场供给量只有120-170万吨左右,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养殖牛蛙具有资金周转快、投入少、产出多的特点,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的好门路。

“荷蛙共养,从质和量上来说都比传统养殖更具有优势,每亩年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是实打实的‘金子’产业。”徐靖说,牛蛙主要销往重庆、成都、上海、北京等地,目前已签订1000多万元的订单,预计今年总产值能达到8000万元。

荷蛙项目为何能够率先在龙亭落户?

40年前,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洋县被发现。对于洋县人民来说,保护生态、为朱鹮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是他们的使命,这也为当地发展有机绿色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2019年,2.8万亩的龙亭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完成前期规划和投资,正式投入建设。全镇现有8000余亩有机认证农田,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优越的生态环境引来了荷蛙共生。“我们的基地就设在龙亭田园综合体内的大龙河畔,从各方面条件来看,这里是最适合发展牛蛙产业和荷文化观光的地方。”徐靖说。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200亩荷蛙、荷鱼、稻蛙、稻鱼共生养殖示范基地,总投资4500万元。

项目顺利落地离不开当地干部的努力和群众的支持。今年以来,龙亭镇严格落实我市提出的“招引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的好项目”指示要求,紧跟全县产业布局大方向,在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设过程中,主动联系对接到了荷蛙共养项目投资方安徽中起集团。龙亭镇党委书记刘向榕说:“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到村民家宣传,让群众了解有机产业新优势,最终协调流转土地200余亩。同时,我们也积极帮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及时为企业争取到了产业发展补助资金,让企业能够安心落户经营。”

“我就是从洋县走出去的孩子,能够回乡创业,带动乡亲们就业增收,一直是我的梦想。如今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产业,我很荣幸能够投身其中。”徐靖说。

如何打造牛蛙产业实现富民增收?

60岁的龙亭村村民周小娥是荷蛙共养产业的受益者。她流转出1亩地,每年能领到流转费1900元,同时她也在基地务工,每天能挣80块钱。“以前每年每亩地收入只有1200多元,现在不仅拿到手的钱多了,人也轻松了很多,我感觉镇上发展这个养蛙产业非常好。”她期盼二期项目尽快推进,村民们能在自己的田里养蛙致富。

目前,该项目共吸纳了60多名群众务工,每人月均增收2000余元。随着当地养蛙产业的纵深发展,会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何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群众致富胜势?我们或许能在该项目二期和三期中找到答案。

荷文化产业园目前种植的荷花主要是以观赏和采莲为主。“后期,还将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中套养,把鱼蛙共生、观光休闲、产业加工结合起来,打造混合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徐靖介绍,项目二期将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共建万亩荷蛙、稻蛙共生基地,带动1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项目三期还将建设深加工生产车间,打造牛蛙产业全产业链。后期项目预计总投资5亿元,产值13亿元。

目前,龙亭田园综合体发展猕猴桃种植园3250亩,高品质粮田种植基地1500亩,构树基地1500亩,其余将全力发展荷蛙、稻蛙养殖。刘向榕说:“我们正在全镇推广荷蛙、稻蛙养殖,争取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使其成为龙亭镇产业振兴的主导项目,推进全镇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走出坚实的一步,争创‘三生融合’示范镇,让群众吃上‘生态饭’,迈上‘致富路’。”

    相关文章
    学校领导现场调研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

    7月29日上午,党委书记查显友,副校长蒋舜浩、石峰一行前往北校区,先后来到研究生公寓、操场周边、社区及附属小学,现场调研“我为群众办实事”部分项目进展情况,推动相关工作开展。 调研过程…[阅读]

    学校党委七一前夕看望老同志并慰问困难群众

    五十载光荣在党,半世纪初心如磐。在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学校领导分组看望慰问了离退休老同志、老干部及困难群众,为党龄50年以上的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传递党组织的关心关…[阅读]

    十四运组委会大型活动部督导组来西北大学检查十四运开幕式学生群众演员排演情况

    6月2日晚,十四运大型活动部驻会副部长贺晋东一行来到我校长安校区检查督导我校十四运开幕式学生群众演员排练的情况。校党委副书记吕建荣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检查,并慰问了我校十四运学生…[阅读]

    我为群众办实事——生科院组织学院教职工子弟来校参观学习

    在建党百年之际,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安排部署,把党史学习教育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师生服务的动力,生科院党委联合学院工会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阅读]

    离退休党委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自5月以来,我校离退休党委举办了数次智能手机培训讲座,得到了广大老同志和社区居民的称赞,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这是离退休党委,在深入了解老同志所思所想所盼后,扎实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