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中国医师节 向默默奉献的你们致敬

2021-08-19 08:07  来源:商洛日报  字号:T|T

本报记者 肖云

2021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今年中国医师节的主题是“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我市3家医院,对3名医务工作者进行采访,近距离感受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值此中国医师节之际,让我们一起向广大医务工作者致敬!

邹龙 一句誓言就是一生坚守

8月10日下午4点,市中心医院消化道内窥镜室,一台结肠息肉切除手术正在进行。

患者连日腹泻不止,消化内科主任邹龙在电子结肠镜下为其做了仔细排查,发现肠道内有多个息肉。考虑到患者有肝病史,在了解其血常规、凝血功能,征询本人及家属意见后,邹龙当即决定对息肉进行切除。

紧盯电子屏幕,从盲肠开始搜索、定位,根据息肉的状况不时变换切除器械。为防止患者精神紧张导致肠痉挛,邹龙和护士不时安慰患者“这个不疼的”“全身放松”……一场手术下来,旁观者还未卸下紧张,邹龙又投入到下一台手术当中。

等全部结束,已是晚上7点。在记者亲历的3个小时,邹龙做了两个胃肠镜检查、3台手术,中间几乎没有停歇。

这类手术,邹龙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而在数年前,技术和设备较为落后,一旦操作不当,很可能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性命。

“以前,一些高难度的手术还要请西安的专家指导。”邹龙说,为改变这一局面,医院格外注重对科室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医疗设备的投入,经常派骨干医生外出学习。

2013年,是个分水岭。消化内科独立分科,下辖内镜室,“分工更加精细,就能集中时间和精力研究专业领域。”邹龙坦言,第一次独立完成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手术时很紧张,拿仪器的手都在发抖,必须深呼吸才能缓解,结果却出乎意料的成功。

数十年间,邹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一个毛头小伙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科室主任,他对行业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入。

医学知识更新换代很快,疾病也是千变万化,邹龙说:“作为一名优秀的专科医师,要具备过硬的内科功底。要钻研本专业,还要熟悉解剖学、病理学等其他学科。一句话,既要当好专科医师,又要具备全科医师的素质。”

与此同时,术前评估也很重要,“手术是否安全、能否成功,关键在评估。”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家庭状况,评估手术的难度、风险及效果,评估自己应对意外状况的能力以及器械设备、兄弟科室是否到位等。

“除人类之疾病,助健康之完美。”是医学生誓词中的一句,邹龙谨记。

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在一线工作20年,邹龙目睹了疾病、死亡给每个病人、每个家庭带来的灾难。病倒一个人,塌下一个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邹龙清醒地认识到用科学的方法、专业的技能帮助患者驱除病魔、解除痛苦、挽救生命,才是医生存在的意义。

在这样的信念下,苦和累都有了价值。

一台手术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很多同事因此患上静脉曲张,邹龙却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在手术台上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在医院,生离死别是常态,当病人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医生身上,把医生当作救命稻草时,往往会让医生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当做完一台手术,挽救了一个生命时,巨大的成就感就会淹没一切不好的情绪。就如邹龙所说:“很兴奋,虽然身体疲惫,但心里轻松。”

几年前,邹龙接诊了一名40多岁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经检查发现是肝硬化,家属听到很怀疑,不愿接受这个结果。在手术治疗中,病人因病情严重,烦躁不安且不停吼叫,还出现昏迷等情况,家属当场就翻脸了,警告邹龙:“如果有意外,就上法院告你!”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下,邹龙还是成功做完了手术。

出院前,病人家属向邹龙真诚的道歉,感谢他救了家人的命。这类事情并不少见,老百姓一直叫他们“白衣战士”,而患者和医生能站在同一战线,共同为治疗疾病、挽救生命作出努力。

执行任务一走数月,对医生来说是常事。无法兼顾家庭,虽然心存内疚,但“同事们都一样,我又怎能抱怨?”无论何时,病人依然排在第一位。

恶性肿瘤排名前十位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到五位,尤其是中晚期的病变,生存率不容乐观。这就要求医生把工作重心从“治”转移到“防”,怎么防?其实就是要早诊早治。为了提高消化道早癌的诊治水平,邹龙和团队先后到解放军301医院消化内科及内镜诊疗中心、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内科、南京鼓楼医院内镜中心进修学习。自2018年起,共发现消化道早癌120多例,完成早癌手术50多例。

“希望早癌防治的理念能在人群中普及,我们也会尽力提高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邹龙说。

赵冬丽 探“雷”40年

中等个头,短发,眼神平和,说话不急不缓。

这是记者对市中医医院党委委员、超声影像学医生赵冬丽的大体印象。

超声科医生,既不治病,也不开药,却在疾病预防和排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党员,在40年的从医经历中,赵冬丽始终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为成千上万名患者查验病情,为不计其数的胎儿保驾护航。

右手抓探头,左手打键盘,脚踏采集开关,双眼盯紧屏幕,这是赵冬丽的工作日常。

“那会儿科室人少,一个人顶几个人用。”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让赵冬丽患上了严重的腰椎病,因拖延太久只得做手术。尚在术后恢复期,听说同事忙得不可开交,想着排队等待的患者,赵冬丽坐立难安,主动要求返岗。

严重透支的身体不断拉响警报。一次,正在给病人做超声检查的赵冬丽,突然站立不稳、额头滚烫,同事赶忙把她送往急诊。原来,她感冒发烧有好几天了,但是工作忙一直没管。没多久,在上班途中,赵冬丽又不慎崴了脚,伤到了筋骨。“领导和同志们都关心我,劝我多休息,我也想好好地休息一下,但接到患者的预约电话时,又坐不住了。”赵冬丽说,患者选择她,是对她最大的信赖,她再一次放弃休息,打着石膏、坐着轮椅按时上班为病人做检查。

短短半年,三次住院、两次手术,错位的颈椎椎体压迫神经,疼得她夜不能寐,但看到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时,赵冬丽又深感欣慰。

作为一名医生,每天看到的是被疾病折磨的痛苦面容,听到的是呻吟声、啼哭声,感受到的是烦恼、焦躁。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医生的耐心显得格外重要。

“去年,我接诊了一位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病人和家属因巨大的精神压力对诊断产生了质疑,对超声诊断报告和治疗方案上的每一句话都要问个清楚、明白,既要问清是什么,还要了解为什么。甚至还把医生、护士说的每一句话都用本子记下来,搞得气氛十分紧张。”面对这类情况,赵冬丽没有回避,再忙再累,她都耐下性子详细解答,直到病人消除疑虑,满意而归。

“医生的真诚和耐心,是病人战胜疾病的重要精神力量。”赵冬丽说,医生每天要面对大量的病人,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病人的恐惧和担忧,他们感同身受。

说起认真,赵冬丽自嘲她是有名的“认死理”“死脑筋”,遇到哪怕一点疑惑,也从不放过,必须搞清楚、弄明白。

有次,医院接收到一位腹腔巨大脂肪瘤患者,这种病例十分罕见。病人来找赵冬丽时,已经辗转了好几家医院。经综合分析,赵冬丽诊断病人腹腔有巨大小叶状肿块,存在脂肪瘤的可能。后经省上专家会诊,证实了她的检查结果,并对诊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超声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最忌讳“看图识病”。这就要求超声医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知识和诊断经验。这些年来,赵冬丽没有停止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在临床实践中,她大胆探索、谨慎思考,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疑难病例的诊断。担任科室主任后,赵冬丽从制度建设抓起,使科室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正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对各种工作,她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影响和带动着其他同事。连续12年,被市中医医院评为先进科室主任、优秀管理干部;2009年,被省卫生厅、省科文卫工会授予医德标兵称号;2010年,被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2016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商洛市首批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荣誉称号;201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商洛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潘侨“支援””商洛的外派医生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脏病院CCU主任、医学博士、中山大学硕士生导师……这样不凡的履历,按说有很多选择。然而,今年年初原单位交给潘侨一个新任务:担任新落成的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副院长、心脏病院院长,帮助当地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潘侨没有犹豫,只身一人来到商洛这座小城。

3月22日,潘侨一到商洛,就马不停蹄地赶到商洛第二人民医院(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前身),这么做有她的道理:“带领一个团队,必须先了解它的历史,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开诊前夕,潘侨一整天耗在空荡荡的综合楼里,指导医疗设备的安装、使用,滴水未进。半夜12点她还在清扫垃圾,新同事们讶异了:这个白白净净从大城市来的业界专家怎么一点架子都没有?

医院刚建起,一切尚在摸索阶段。潘侨一方面帮助完善相关制度,更重要的是带领40多人的团队,在心内科领域开疆拓土,开展新业务。“心血管类疾病发病快,黄金抢救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为了突破技术瓶颈,让当地群众不用出市,就能第一时间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潘侨坚持每周科内培训一次,传授最前沿的专业知识,讨论分析典型疑难病例。

8月14日一早,原定的采访被一个急诊手术打乱,记者在手术室外隔着玻璃见到了潘侨,里面的情况并不完全清楚,但能感受到那种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紧张气氛。手术时间比预想的要快,只用了40分钟。

“病人50岁,前天晚上喝了点酒,今早在建筑工地干活时突发胸疼,送到急诊一查是急性心梗,引发了室颤,当时情况十分危险。”潘侨说,接到急诊科电话,他们立即组织会诊,为病人做了血栓抽吸术。术后,潘侨又细心叮咛病人在饮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医学的魅力在于它一直在更新换代,而医学的凶险之处,永远有你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意外,脑子得永远绷着一根弦,不能掉以轻心。”潘侨说,病人发病前的经历、术后的调养对病情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而个性化治疗、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是现在医学的发展趋势。

每次做完手术,潘侨都有一个习惯:把所做的检查全部梳理一遍,从中查找漏洞,看能否在技术上更精进。

心内科主治医师刘景琦说:“潘院长从大医院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医术也特别高明,已经带着我们做了60多例冠脉介入手术。”

中午12点多,一个急诊电话又打断了我们的谈话。“也是一个患有急性心梗的病人,正在往医院送。”潘侨抱歉地说。这种突发状况她早已习惯,有个名叫《花木兰》的电影,她和丈夫3次去影院都没看完,都是中途接到了手术电话。

匆忙吃了几口饭,潘侨又去了手术室。这个七夕,她注定要在手术台上度过。

    相关文章
    西安交通大学收到中国赛艇协会感谢信

    7月28日—30日,中国赛艇队在第32届东京奥运会赛艇比赛中取得突破成绩,中国赛艇女子四人双桨摘得金牌,男子双人双桨首次在奥运会上夺得奖牌,女子八人单桨时隔33年再获铜牌。西安交通大学师生…[阅读]

    《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21)》(西部蓝皮书)出版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的《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21)》(西部蓝皮书)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阅读]

    西电学子获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银牌

    7月20日至26日,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跆拳道分会执行,盐城师范学院承办的2021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在盐城师范学院新长校区体育馆拉开帷幕。大赛共吸引清华大学、…[阅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一行来西电调研交流

    7月29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党委副书记王林清一行来西电调研,就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座谈会在南校区AI+教育中心会议室举行。校长杨宗…[阅读]

    中国地质大学党委书记黄晓玫一行来校调研

    7月28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党委书记黄晓玫、副校长王华、党委副书记王林清一行10人来校,就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高等教育改革等问题进行调研,副校长郑庆华参加调研座谈。 座谈会上,郑庆华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