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我们的城市 未来什么样?

2021-08-13 14:07  来源:汉中日报  字号:T|T

远眺一江两岸摄影:令日汉中

你理想中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空气清新、生态宜居?交通方便,文化气息浓郁?或是包容并济,充满活力?亦或是生活有品质,幸福感满满?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区域中心城市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近日,中共汉中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为未来一段时间汉中如何发展描绘了蓝图,锚定了目标。大梦想里有老百姓的小日子,大梦想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每一个人的小日子,我们共同期待着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都能乘着城市发展的东风,张开翅膀飞翔。

城市更绿 生态更好

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受着蓝天白云,品尝着无公害水果蔬菜,是人们城市里的田园梦想。我市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构建区域生态经济体系,2025年建成年产值2000亿元的国家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加强“两山两江”综合治理,打好三大保卫战,打造生态环保最严执法城市。实施“低碳+”行动,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推进页岩气、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打造陕南绿色清洁能源基地。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组建“两山银行”,探索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创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城市。同时,推进绿色制造业强市,实施装备制造星火燎原和现代材料延链提质工程,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区和西部绿色新型材料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建设“汉八味”中药材区域优势基地,建好农产品和中药材生产交易中心,打响“味见汉中”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汉方药都”。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建设毗邻地区数字产业集聚区,打造智慧感知之都。

城市更有文化底蕴 交通更便捷

汉风古韵是汉中城市的精神标识,作为龙兴之地、汉人老家、丝路源点,奔流不息的汉水孕育积淀出悠长厚重的汉风俗传统、汉文化风范。我市将聚焦汉风古韵,加快建设区域人文交流高地。突出汉文化中心地位,实施汉文化研究阐释、保护传承、精品园区建设、文旅产业发展、数字化提升等工程,高品位建设“西汉三遗址”历史文化街区,组建汉文化研究院,高水平举办文博会、汉文化论坛和国际汉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打造国际知名汉文化旅游目的地。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华阳、青木川、张良庙—紫柏山等景区提档升级,推出一批精品文旅线路,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全域旅游。打造中央文体区,论证实施兴汉冰雪城、奥林匹克运动中心等项目,建设体育休闲运动之都。

同时,实施“交通强市”战略,建设放射状“公铁空”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打造陕西副枢纽机场汉中机场,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在重要节点建设若干停机坪,推动汉巴渝及北上通道、兰汉十高铁建设,加快汉中与毗邻地区高速及国省干道建设。采取TOD模式建设“东西南北中”五座交通枢纽,建好陆路、陆海和区域三级物流通道,形成“内畅外联、通江达海”的物流通道体系,打造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实施现代商贸提档工程,加快中心城区五大核心商圈提档升级,建设区域商贸中心。

城市更开放 创业有活力

汉中是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座开放包容、聚贤纳才的城市。有了人才,才有创新的动力,才能让城市洋溢活力。我市将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学研在汉中”为牵引,构建多层次“教育科创”体系,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动力引擎。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陕西理工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辐射毗邻地区的研学中心。发挥汉中循环经济研究院、东旭光电研究院、301所汉中分中心等平台作用,组建生态技术创新研究院、天汉数字经济研究院,加快学研小镇、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环陕西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园等建设。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创建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平台,打造区域双创中心。实施“天汉精英计划”,完善人才绿卡、人才公寓等政策,建设“双创”人才基地和人才资源共享池等载体,打造毗邻地区人才聚集高地。

同时,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1+1+x”系列政策文件,做强平台、做大规模、做优服务,发挥金融对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血脉”作用。建设滨江金融商务聚集区,设立汉中金融创新园区,打造中央金融区。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来汉设立分支机构,设立汉中五道口绿色金融研究院,打造区域金融平台集聚高地。组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银行,推动汉中农商行做大做强并适时上市,加快市县融资平台整合及市场化转型,建设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快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建设区域碳汇交易中心,构建多层次碳汇产业体系,创建碳汇金融改革实验区。

并且把握好自强与开放的关系,强化对内对外开放,建设毗邻地区内外开放新高地。建立县域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机制,推广“一区多园”“飞地园区”外埠孵化器,推动县域协作迈向更高层次。实施“四向融入”战略,北跨秦岭协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南下川渝借力双城经济圈建设,东出荆襄接受长江经济带辐射,西连甘陇融入“一带一路”大循环,构建秦巴区域“四向”开放枢纽。畅联开放通道,保持“汉西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开拓全货机航线,推进航空口岸和空港经济产业园建设,高质量建设汉中综合保税区,优化汉中海关服务水平,打造内陆对外开放先行区。

城市更宜居 生活更幸福

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在建设中心城区过程中,我市将一体推进公园城市、活力集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全域大花园。实施宜居城市建设工程,推进“净水、增绿、置景”计划,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和天汉大道综合整治,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力度,提升城市颜值气质温度,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公园城市样板。实施美丽县城建设三年行动,推动县城提质扩容,打造沿汉江中心县城。同时,推进生态城镇带建设,抓好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真正把集镇建成服务群众的区域中心。建立完善现代化城镇管理体系,推动城市管理专业化、智慧化、社会化。大力推进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十镇创优、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三年行动,打造一批农村新型社区和幸福新农村示范村。

让老百姓能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我市将以医养、兴业在汉中为抓手,加快补齐卫生、养老、就业等民生短板,完善疫情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卫生应急管理、健康教育“四大体系”,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安全感。实施居民收入倍增工程,落实返乡创业政策措施,健全最低工资保障机制和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多种养老供给,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政策,综合运用公益性岗位、低保、社会救助等手段,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相关文章
    网信院:永远跟党走 网安万里行

    “同学们,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要牢记共产党员身份,在实践中接受思想洗礼,践行初心使命;牢记西电人身份,走好寻根之路,在寻访校史路上体会西电…[阅读]

    西安交大未来技术学院智能制造方向研究生培养和招生方案论证会举行

    西安交通大学2021年5月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高校,为贯彻落实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探索项目驱动、教研一体、产教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两链”融合和成果转孵化平台,以…[阅读]

    西北大学举办第二届中国城市地理青年学者论坛

    7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黄河研究院、陕西省情研究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地理学会联合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阅读]

    四海聚云端 丝路话未来——2021西安交通大学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夏令营开营

    7月19日下午,2021西安交通大学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夏令营在兴庆校区开营。国际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温广瑞、外国语学院教授田美、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副教授申楠与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阅读]

    魅力团支书王志英: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王志英,中共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S0023团支部书记,获评2020年度西安交通大学“魅力团支书”。她认为,“魅力团支书”是交大送给她的珍贵礼物,也必将成为她未来道路上的最坚实的奠基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