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笔情墨趣绘童真——赵心琴艺术创作走笔

2021-08-07 21:16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T|T

记者 凌子越

6月28日,在安康美术馆举办的一次画展上,由安康籍画家赵心琴创作的作品《童年旧梦》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幅以儿童为主题的作品,画面活泼、意趣丰灵,整个作品营造出一种童年时期特有的欢愉氛围,使人不自觉陷入回忆之中。

方尺画卷背后,能够窥见赵心琴感性且丰盈的绘画世界:擅长用那些遥远温馨的往事,那些点缀在童年里的陀螺、秋千、儿歌,在描绘童年的记忆中,仿佛将人们带到了一个悠远、纯净、青山绿水、没有污染、远离尘嚣的桃源地界。

赵心琴用自己的画,唤醒了人们的童心。

追忆童年 绘画自成风格

了解赵心琴的绘画,可以从她的人生履历中发现蛛丝马迹。

作为地地道道的安康人,赵心琴的童年是在安康乡间度过的。青年时期,她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安康当了一名美术老师,而后调入安康地区群众艺术馆,从事美术创作和群众美术辅导工作,再后来去了《西安日报》从事新闻工作,生活过得忙碌而充实。但不知为什么,只要一静下来,她的脑海里涌现的全部是儿时的乡村生活。同时,一种创作的热情冲击着她的心扉。在中断绘画十几年后,她重拾画笔,再次追寻起儿时的欢乐和梦想。

我是一个十足的乡下人,尽管在我有了认知后,就一直在为饥饿觅食、数九隆冬大雪飘飞中在连窗户纸都贴不起的教室里读书写字,但依旧快快乐乐地迎接着每个新的一天。若得一点儿空闲了,就四处寻觅小伙伴,去渠里、沟里摸鱼,去坟园堆里捉迷藏,去晒场上智斗陀螺这些于城市孩子始终无法触及的游戏,在我幼年的生活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烙印宛若一首首童年歌谣被珍藏在了我心里。赵心琴说。

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这句名言正如赵心琴创作儿童画的心境。这些年来,她以儿童为主题的作品占去多半。现在虽年过六旬,美好的童年情愫仍然盎盎在胸。

赵心琴的绘画题材,基本都源于她在家乡的童年生活记忆,有深刻的乡土生活体验,是带着深情进行的缅怀和平视。她笔下的人物活动多为孩子,孩子们或于村中嬉戏,或于田间地头参与劳动,或于池塘边静等荷花开,或于水边顾影自照而沉思默想。她的绘画,是一片未被任何形式亵渎和污染的原生态乐园,孩子的身心如同荷花一样纯洁宁静,在大自然的滋润中成长绽放。

赵心琴说,每次踏上家乡的土地,都有一种亲切感,脚下的小路、眼前的野草、树木还有盛开的油菜花,很容易让我联想起我童年的生活,那种画面让我终身难忘。虽然我现在也生活在大都市,但每次做梦,还是过去的一切。所以,现在每当我提起笔作画的时候,自然而然也都是过去的童年往事。

追求本真 潜心儿童画题材创作

儿童是人类生命延续的象征,在儿童身上,人们寄托着美好的希望,生发出无限的幸福与憧憬。传统绘画中的百子图,正是这一含意的解读。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赵心琴的儿童画创作,亦展示了人类对自身繁衍的美好向往。

她的工笔画《春风初醒》,画着七个小孩蹬着童车,在初春的草地上,奋力骑行。脚下是星绿的草地,身旁是翻飞的紫燕,近旁有初开的玉兰花,耳边有扑面的春风。孩子们兴高采烈,嘻嘻闹闹,争强好胜,你追我赶。鲜艳的服装,飘动的纱巾,可爱的小帽,都传达出了生命、健康、成长,以及代代绵延、后继有人的喜人信息。

《爷爷的长烟袋》中,这一主题被赵心琴描绘得更为生动。堂屋下,蹒跚的爷爷坐在草蒲上,小小的烟锅装满了烟叶,伸进火塘就要点火。突然间孙子来了,他自告奋勇地抽出塘边的火棒,蹲在一头为爷爷点烟对爷爷来说,这袋烟的舒心与熨帖,实在是难以形容的。同样主题的还有她的《爷孙俩》《丰登》《卖甘蔗》等。

生命主题之外,童心童趣是赵心琴儿童画展示的重点主题,也是她作品最为下力的地方。一幅《红蜻蜓》,画面上少年神情之专注,精力之集中,发现之欣喜,在赵心琴的笔下,都被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形象。还有《村里娃娃》《暑假的日子里》《童年伙伴》《捉迷藏》《掏鸟窝》等等,人们看了,恍惚中都会回到童年,在一幅幅画面里找到自己。那种久违的亲切、重现的温馨,将人们带入了时光的隧道,看到了自己远去的身影。

赵心琴用她的笔,回忆着她的童年,回忆着大家的童年,也回忆着一个民族的童年。她使读者在浮躁喧嚣的当下,在红尘滚滚之中,从她的画里找到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本真。

多才多艺 沉浸于艺术世界

作为巴山的女儿、秀敏的汉江女子,陕南的奇山异水给了赵心琴一身的灵气,敏锐且激情,能歌且善舞、多才且多艺,使她对绘画之外的艺术也有着天然的爱好。

我在绘画创作上,国画(工笔、写意)、油画、版画、书籍装帧、报刊插图等均有所涉猎,也对文学、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颇有见长,虽觉得从表象上讲有些庞杂,但我个人的体会是:在这个广阔的艺术王国里,它们有着许多内在因素在相互作用着,它们均能促使我的创作思维异常活跃和表现手段多样化,有时当你的灵感光临时,激情就会迸出火花,有时会像汩汩流淌的小溪一样源源不断。 赵心琴如是说。

从她的散文集《听琴诉说》中可以看到,她很善于描写家务事儿女情,或写儿子,或写大舅二舅,或写姨妈,写的都是亲人,不求哲理上的高蹈,笔墨散淡,重在写浓浓的亲情,从小处入手,身边事,儿女情,如话家常,显得自然而亲切,于质朴中透出生活的真味。乡情、童趣、浓郁的生活气息、极强的画面感以及难以掩饰的至真至诚,构成了赵心琴散文的核心。

这些年,勤奋的赵心琴画艺大进,其他艺术创作领域也日渐精进。散文、诗词、对联创作均有所涉及,作品散见于《文化月刊》《美文》《中国美术报》等全国二十多种知名报纸杂志,数篇作品被《女性新潮散文选》《青年女作家精美散文选》《全国画家散文选》《陕西女作家散文卷》等选载。曾获得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中国当代散文奖。

其中以书法进益尤快, 在赵心琴看来,画家必须勤习书法,她认为好的书法必须出于情理之中、法度之外,性情中人的她书法也是性情之作,常常随着性情表达自己的心境。她可以从行书中求变化,楷书中找活泼,在隶书中也不墨守成规,重视临摹但不拘泥于过去的范本,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自己针对不同的主体作出的创作,每幅作品都求新求变。同时她认为称心的国画作品必须把好题款这道关,如此方才相映成辉。2012年,省图书馆举办陕西作家书画展,赵心琴应邀出席,观展时触景生情,三五天后,一副不忘家乡养育恩巴山承心志,汉水润琴音的嵌名处女联诞生了!此后,兴致所致,偶有妙句成联。再后来,一发不可收,仅以她的名字心琴二字,前后不重复,内容不重复,陆陆续续累计撰写了三百多副藏名联。据赵心琴讲:有时她为一字的斟酌耗费几天精力,甚至夜不成寐。

如今的她是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原理事),陕西省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书画中心研究员,西安文史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以及陕西开明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等。此外,她还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原陕西散文学会理事。家乡的山、水、人,时刻润泽着赵心琴的艺术人生,她的作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今年,她为建党百年创作了一幅作品《铭刻》,整幅作品宽一米六高约两米,把汶川地震后各行业救援人物的壮举和满目疮痍的废墟巧妙地构架成一座雄立的山,并采用朱膘红通染整座山,渲染出当时那种残酷且令人震撼的氛围。仅用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就把地震时老百姓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及抗震英雄们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充分表现了出来,使画面具有了非凡的视觉冲击力。

有了故乡山水的滋养,无论是故乡生活的提炼、童年往事的再现,还是女性意识的呼唤,她都信手拈来。寥寥数笔间,人物的神态、心理便跃然纸上,生动而传神,散发着纯真的本性和淳朴的乡野气息,数十年间以独特的个性特征受到广大读者的赞誉。

    相关文章
    机械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支教生活之童真的梦

    2015年7月24日,转眼间,我们的支教生活已划过一半,我们和孩子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为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我们在与家长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沟通后签署了安全责任书。 继昨天开展的绘画比赛之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