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正茂好创业 巴山深处显作为
王永定和务工人员一起将烘干的猴头菇成品装袋。
本报记者 李正社 摄
王永定正在割取蜂蜜。
本报记者 汤江 摄
王永定和妻子在大棚里通过社交媒体为猴头菇直播带货。
刘炳林 摄
王永定查看稻花鱼长势。
本报记者 汤江 摄
炎炎夏日,在山峰连绵的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有一个建于两山之间的生态农田家庭农场,一排排食用菌大棚排列有序,一箱箱中蜂摆放山坡,一块块晚熟生态水稻郁郁葱葱……农场负责人王永定一会儿到大棚采摘香菇和猴头菇,一会儿到稻田看秧苗和鱼苗有无病害,一会儿又和四川客商洽谈生意,忙得不亦乐乎。王永定创业脱贫的事迹获得了省脱贫攻坚奋进奖,并被人社部确定为全国优秀案例。
王永定是土生土长的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人,因早年缺乏创业经验、又没有一技之长,导致创业失败,使家庭负债累累,加之母亲长年疾病缠身,两个孩子在校读书……无奈之下,他只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2015年,王永定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外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一家人还需要他来照顾。2015年初,王永定参加了宁强县劳动服务局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班,并跟着中蜂养殖大户学习养蜂技术,他自筹资金,加上5万元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办起了家庭农场,养起了中蜂,他每天起早贪黑,悉心照料,蜜蜂从最初的50多箱发展到300多箱,年收入达15万元。2017年底,王永定顺利脱贫。
脱贫后,王永定一边继续他的“甜蜜事业”,一边开拓“绿色产业”。2017年初,他流转土地50亩,栽植黄金木耳、猴头菇、香菇、猕猴桃和观赏型食用菌,还种植了50亩无公害水稻,年收入超过100万元。同时,他通过借蜂还蜂、订单代养促进灵活就业,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还带动5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户均增收6000元。
借着农村电商的东风,每天下午,王永定和妻子彭慧玲都会准时来到大棚里、养蜂场,通过社交媒体和抖音号为“猴头菇西施”直播带货。他领着观众来到自家的田间地头,看他割蜜、采菇。由于货品源头有保障,生产过程透明化,他的“山里货”俏销全国,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 (刘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