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祁《商州杂诗二十首》浅析 (一)
刘毅
清嘉庆初年,陈祁任商州知州时,曾作有《商州杂诗二十首,用杜少陵〈秦州杂诗〉韵》(以下简称《商州杂诗二十首》),收录于《商於吟稿》(卷下)中,不传于世。其诗咏史怀古,抒怀伤今,堪称陈祁咏商诗中的精华之作,艺术价值颇高。今将其整理、试析如下,与读者诸君共赏。
《商州杂诗二十首》诗题中的“商州”为古代州府名,约相当于今商洛市辖境(除柞水县外),位于陕西东南部,与湖北、河南两省接壤。北周宣政元年(578)改洛州置,因古为商於之地,故名商州。唐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柞水、镇安二县以东,商南县以西和湖北郧西县上津镇地。其后渐小,明洪武时降为县,成化时复升为州,辖境复唐之旧。清初为散州,属西安府管辖。清雍正三年(1725)升直隶州,属陕西布政使司管辖。除州治外,辖雒南、商南、山阳、镇安4属县,直至清末。
“杜少陵”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少陵在今陕西西安市南。汉宣帝许后葬于鸿固原,因其陵稍小于宣帝杜陵,故名少陵。杜甫居于陵西,因自号“少陵野老”,世又称之为“杜少陵”。有《杜少陵集》。
《秦州杂诗》即《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以诗代简的一组纪行诗。唐代安史之乱后不久,安禄山身殁,李唐王朝元气大伤,河之南北仍在史思明等率领的叛军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不为唐廷重用的杜甫放弃华州司功参军的官职,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携眷西行,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
“杂诗”,谓兴致不一、不拘流例、遇物即言之诗。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有“杂诗”一目,凡内容不属献诗、公宴、游览、行旅、赠答、哀伤、乐府诸目之内者,概列“杂诗”项中。
“韵”指诗赋中的韵脚或押韵的字。古人作诗和他人韵有依韵、用韵、步韵(次韵)三种形式,难度依次递增。“用韵”指用他人的原韵写诗,但不依照原韵的先后顺序,仅用其韵脚所用之字。
陈祁在商主政期间,适逢白莲教起义风起云涌,商州境内烽烟不绝,而作者疲于应对战事,无暇多顾地方政务,不能一展经世济民的抱负,与遭逢安史之乱后,不为朝廷重用愤而弃官流寓秦州的杜甫有相似之处,故用其韵作《商州杂诗二十首》。
其一
胜地供幽赏,蓬踪慨浪游。
云山怀旧事,烽火动新愁。
故垒余衰草,遥峰接素秋。
一官空束缚,三载此羁留。
“胜地”指名胜之地。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云:“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幽”,沉静安闲之意。“幽赏”即静赏。诗仙李白《江上寄元六林宗》有:“幽赏颇自得,兴远与谁豁。”“蓬踪”,蓬为飘浮不定的植物,比喻人的行踪漂泊不定。明代游朴《至家》曰:“扰扰蓬踪浑未定,徘徊空负故山青。”“浪游”指到处漫游。唐代诗人杜牧《见穆三十宅中庭海榴花谢》诗曰:“堪恨王孙浪游去,落英狼籍始归来。”
“云山”指高耸入云之山,也指远离尘世的地方。“旧事”即往事。“烽火”指战争、战乱,在此指与白莲教起义军的战事。诗圣杜甫《春望》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故垒”即古代的堡垒,旧堡垒。唐代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曰:“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衰草”指干枯的草。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浣溪沙》词云:“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遥峰”即远处的山峰。唐代贾岛《偶作》诗有:“独树依冈老,遥峰出草微。”“素秋”指秋季。在古代五行之说中,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南宋陆游《夏日》诗有:“柴扉昼掩竹林幽,坐使炎天变素秋。”
“三载”者,三年也。其时,作者陈祁已牧商三年。“羁留”指滞留在外。唐代诗人李商隐《摇落》诗曰:“摇落伤年日,羁留念远心。”
这首诗描写陈祁来商为官已历三载,虽有胜地供赏,美景任游,但战火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故而,作者触景生情,感时伤怀,悲愤交加,难以自处。
其二
前朝元建寺,胜迹紫阳宫。
仙去山犹韵,花开谷自空。
夜游猿啸月,日落鸟呼风。
不改惟丹水,滔滔只向东。
“元建寺”,位于今商州区夜村镇杨塬村东南,始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因以为名。明崇祯六年(1633)、清乾隆三十年(1765)、光绪二十五年(1899)等数次重修。现存建筑7座23间,为商州境内规模较大的一处清代建筑,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明时,明为清之“前朝”。
“胜迹”即有名的古迹。唐代严维《游灞陵山》:“入山未尽意,胜迹聊独寻。”“紫阳宫”,位于今丹凤县城凤冠山麓的丹凤中学院内,始建于宋初,清道光九年(1829)、咸丰七年(1857)、光绪二十年(1894)数次重修。北宋时,紫阳真人张伯端曾于凤冠山洞窟中修道,洞曰“紫阳洞”,因修道观“紫阳宫”,曾为丹凤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年前已毁,在原址新建校舍,今余古柏一株(在紫阳宫路公厕对面丹凤中学围墙内侧,已枯)。
“仙”在此当指张伯端(984-1082),字平叔,后改名用诚,号紫阳,敕封“紫阳真人”,北宋浙江天台人。道教南宗(金丹派)始祖,通三教经典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地理、预测之术,著有《悟真篇》等。“韵”即风雅、气韵、神韵。
“丹水”即丹江,为汉江最大支流,发源于今商州区凤凰山,流经商州区及丹凤、商南两县,东入河南省境,经内乡、淅川两县,于湖北丹江口市注入汉江。1973年,在其下游建成丹江口水库,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在商洛本地俗称“州河”,湖北境内古称“均水”。北宋王禹偁任商州团练副使时作有《丹水》《别丹水》诗,唐吴融《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二首》有:“目断琼林攀不得,一重丹水抵三湘。”
这首诗从表面看,描写的是商州的山水名胜、仙踪胜迹,但不改的是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建功立业之志。“不改惟丹水,滔滔只向东”句借景抒情,颇似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之慨,意蕴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其三
细石回流水,长堤护浅沙。
柳疏藏板屋,竹短露人家。
山半闲云出,溪头落日斜。
秋田青未了,香稻老农夸。
“板屋”指用木板建造的房屋。《诗经·秦风·小戎》云:“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唐代王维《送李太守赴上洛》(上洛即今商洛)也有:“板屋春多雨,山城昼欲阴。”“短”即低。“人家”即住户,民宅。唐代杜牧《山行》诗有名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闲云”指悠然飘浮的云。唐代王勃《滕王阁诗》曰:“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斜”即不正。“斜”字在此作韵脚,在韵律的要求下读“xiá”,不作韵脚时则读“xié”。
“秋田”即秋日的田地。北宋苏辙《苦雨》诗有:“忽作连日雨,坐使秋田荒。”“青未了”指满目苍翠,无边无际。杜甫《望岳》即云:“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香稻”就是稻子。唐李颀《寄万齐融》诗曰:“青枫半村户,香稻盈田畴。”
这首诗通过细石、流水、长堤、浅沙、柳树、竹林、板屋、人家、山云、溪日等物象勾勒了商州山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及山野人家的田园生活,颇具画面感。尾联描绘了初秋时节,田地里的稻禾还未成熟,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的情景,而久事耕作的农夫们喜不自胜,谁见谁夸,一个丰收的好年景已经在望。
其四
兵革伤兹土,繁昌记昔时。
春风花事减,秋雨角声悲。
凭眺怀人远,登临恨我迟。
栖栖来往客,借问欲何之?
“兵革”即战争。《诗经·郑风·野有蔓草序》云:“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杜甫《羌村》诗也有:“兵革既未除,儿童尽东征。”“兹土”指这个地方,在此指商州。宋代陈晔《汀州》诗曰:“尝闻元丰间,元舆守兹土。”“繁昌”即繁荣、昌盛。“花事”指游春看花等事。南宋杨万里《买菊》诗云:“如今小寓咸阳市,有口何曾问花事。”“角声”指画角之声。古代军中吹角以为昏明之节。唐代诗人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诗曰:“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凭眺”指临高远望。唐代张九龄《登乐游原春望书怀》诗有:“凭眺兹为美,离居方独愁。”“怀人”即作者所怀念的人。东晋陶渊明《悲从弟仲德》诗道:“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登临”即登山临水,也指游览。唐代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就讲:“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栖栖”为忙碌不安貌。“栖”读作“xī”。《诗经·小雅·六月》有:“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借问”为假设的问语,“欲何之”意即想到哪里去呢?“何之”即“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登龙昌上寺望江南山,怀钱舍人》诗有:“骑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此外,白居易也曾登上商山,俯瞰着山下人来人往的商於古道,感慨而作《登商山最高顶》:“高高此山顶,四望唯烟云。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或名诱其心,或利牵其身。乘者及负者,来去何云云。”
这首诗的意思大概是,白莲教起义后,由于战事的影响,商州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即使是到了春风和煦、百花盛开的季节,作者也无心赏花。而秋雨连绵时节,军中的画角之声时有所闻,作者心中益发悲愁不安,于是登山临水,攀高眺望,思怀远方的亲人、故人以排遣心中的苦闷和忧愁。而目之所及,就是那熙熙攘攘的商於古道,只是不知这些来往之客要到哪里去呢?
其五
诳楚张仪诈,除秦项籍强。
商颜秋草没,洛水阵云长。
空自夸狼虎,曾闻产骕骦。
古来征战地,烟霭暮山苍。
“张仪(?—前309年)”,战国时魏人,纵横家。相传与苏秦同师事鬼谷子,苏秦游说六国合纵以抗秦。张仪相秦惠王,以连衡之策说六国,使六国背纵约而共同事秦。秦惠王死,武王立,六国诸侯闻仪不为武王所信任,皆复合纵以抗秦。仪离秦去魏,为魏相,一年而卒。“诳楚”,《资治通鉴·张仪诳楚》载,秦欲伐齐,但顾虑齐楚两国有盟约,便派张仪使楚,张仪佯以商於之地六百里(清代商州等地)许楚,楚齐因之断交后,齐秦修好。而张仪仅以六里予楚,楚王怒而兴师伐秦,大败失汉中郡等地。“诳”,欺骗、迷惑之意。“项籍(公元前232—前202年)”,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字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从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梁败死,籍领其军,与秦兵九战皆捷。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继与刘邦争天下,战无不利。楚汉约中分天下,楚兵东归。汉王用张良、陈平计,会韩信、彭越军,追击楚军,围籍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籍夜间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以为刘邦已尽得楚地,乃突围,至乌江,自刎死。“除秦”即灭秦。项羽曾率军在巨鹿之战中击破秦军主力,攻破关中,火烧秦王宫,杀死秦王嬴子婴,推翻秦朝。
“商颜”为山名,本指商原,又称许原,在今陕西大荔县北,临澄城县,俗称铁镰山。《史记·河渠书》载:“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徵”在今澄城县一带。然而,唐初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古为《汉书·沟洫志》“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作注:“商颜,商山之颜也。”此后,文人据此张冠李戴,以商颜代指商山、商州等,写入诗词,传讹至今。如唐吴融《宿青云驿》:“苍黄负谴走商颜,保得微躬出武关。”北宋王禹偁任商州团练副使时《登郡南楼望山感而有作》:“西接蓝田东武关,有唐名郡数商颜。”陈祁本诗也是如此,以“商颜”代指商山。
“洛水”即洛河,源出洛南县西北部,东入河南省,经卢氏、洛宁、宜阳、洛阳,至偃师纳伊河后,称伊洛河,到巩义市的洛口注入黄河。“阵云”指浓重厚积形似战阵的云。
“空自”即徒然,白白地。南朝梁何逊《哭吴兴柳恽》诗云:“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狼虎”,比喻凶恶残暴之人,也作“虎狼”。在此当指秦虎狼之国、秦军虎狼之师。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纷争不断,而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实力大增,纵横征伐。《战国策·西周策》云:“今秦者,虎狼之国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曰:“秦,虎狼之国。”《史记·孟尝君传》也讲:“今秦,虎狼之国也。”勇猛善战的大秦军团横扫六国,也被誉为“虎狼之师”。“骕骦”指骏马,在此当指旧志所载项羽在龙驹寨龙潭所得之“乌骓”马。晋张协《七命》诗有:“驾红阳之飞燕,骖唐公之骕骦。”
“征战”指出征打仗。唐代刘禹锡《自江陵沿流道中》:“行到南朝征战地,古来名将尽为神。”“烟霭”即云雾、云气。唐代王勃《慈竹赋》曰:“崇柯振而烟霭生,繁叶动而风飚起。”
这首诗突出商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秦楚相争到项羽灭秦,直至现今的白莲教起义,商州久历烽火。在巍巍商山和滔滔洛水间的这片土地上,曾经有大秦帝国的虎狼之师纵横征战,而商州东乡重镇龙驹寨龙潭中也曾出过骏马“乌骓”,为灭秦的西楚霸王项羽所得,只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今俱往矣,皆成笑谈。在这方古来征战之地上,惟有那山岚云雾中连绵的青山,莽莽苍苍,亘古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