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父女齐受表彰 书写家训代代相传
6月25日,在市委宣传部直属机关党委举行的“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暨表彰大会上,来自市电影公司的周志兴(左二)、周曦娟(左一)父女,分别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周莹 摄
6月25日,在市委宣传部直属机关党委举行的“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暨表彰大会上,来自市电影公司的周志兴、周曦娟父女,分别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近日,记者走近这对党员父女,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写家训的先进事迹,作了采访。
屡换岗位 不忘初心
“我是1965年,在部队入的党。在党的培养下,我逐步从卫生员、电影放映员、团电影组长成长为师电影队队长。转业后,岗位多变,但一直从事电影放映工作。能为党的宣传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我深感荣幸与自豪。”6月29日,受访的周志兴向记者谈起了自己从入党到转业,屡换岗位,不忘初心的往事。
现年78岁的周志兴,是城固县文川镇人。1963年初中毕业后,志愿参军,到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的兰州军区某团服役。在这支曾南下陕南,解放汉中的部队,他经两个月的新兵训练,除了在射击比赛中获得优秀名次,还充分利用入伍前学到的书画特长,办了多期出色出彩的黑板报,被团卫生队选中。之后,他一边学习战场急救知识,当好卫生员,一边制作幻灯片,向官兵们宣传疾病预防常识。因为表现出色,能写会画,又被调入团电影组,自此开启了放映生涯,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恰在这时,周志兴接到了来自家乡的电报,称老父亲病危,望速归。但因种种原因他最终没能送老父亲最后一程。而为表孝心给老父亲寄去的毛皮鞋,也因老人卧病在床,再也不能穿上。1971年,老母亲去世,他又因部队远在酒泉市,交通不便,又没能送上最后一程。直到有机会返乡后,他才首先跑到父母坟上大哭了一场,请逝去亲人原谅自己尽忠不能尽孝。
1978年,周志兴转业到地方,先在汉中县工会上班,后要求到了工人俱乐部,任副主任主管电影。在全区“三提高”和“百日竞赛”活动中成绩优异,后调至汉中地区电影公司,任宣传干事、宣传科长、发行科长,电影经营部经理等职,并被考聘评为主任技师职称。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全力干好电影放映技术、管理、经营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并在1994年,获得从事电影发行放映工作三十年证章。
受父亲敬业、担当、实干精神的感染同为共产党员,199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汉中地区电影公司的周曦娟,刚走上工作岗位,便编辑电影内刊《汉中银幕》;2001至2012年,因为原单位处于改制中,她先后在汉中世纪阳光商厦、汉中日报社,从事内刊编辑、文字秘书、宣传主管和党报记者、责任编辑等工作,新闻作品还获得过省市奖励;2013年,回到市电影公司后,在父亲的帮助下,参与了我省地市级首部电影专业志书《汉中电影志》的编纂、出版工作。
岗位多变、初心不忘。周志兴父女表示,从入党的那一刻起,他们便下定了一心向党、全力工作的决心。以后,还将继续尽己所能,为党、为社会多做贡献。
书写家训代代相传
对此,周志兴解释,一个家要兴旺,首先应该做到勤劳节俭,再者就是要重视教育,书礼育人,在生活工作中诚信立人、兢兢业业做事,并做到孝老爱幼,积德行善,谦虚和气。而家是国的分子,只有分子好了,国家才能好。《家风训》既是对优良中华美德的传承,也是对自己入伍、入党、转业地方、教育子女的经历总结。
坐在一旁的周曦娟则回忆,小时候,父亲远在部队服役,一年仅有1个月的探亲假。所以那个时候,她最不喜欢的就是汽车、火车,因为每次到车站送别父亲,全家人都是洒泪相别。但父亲只要一回到家中,便是忙里忙外干家务,到幼儿园接自己,还会给她衣服上画好花,再让母亲绣好,惹得同学们羡慕不已。不过,让她最为记忆犹新的是父亲每次回家,总是反复叮嘱她们兄妹3人,要好好做人,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父亲的教导下,她和弟弟都考上了大学,也都入了党,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她表示,父亲的《家风训》既是老人的箴言,也是对子孙的谆谆告诫。现在,她们兄妹3人的家中,各挂有一幅《家风训》,并会将它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