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铿锵铸平安——“平安铜鼎”背后的汉滨路径调查
通讯员 张峰涛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暨扫黑除恶总结表彰大会上,汉滨区被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再次授予2020年度平安县(市、区)光荣称号,并被授予全省首批平安铜鼎。捷报传来,全区上下无比振奋。这份荣誉既是鼓励和肯定,更是期许和重托。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群众对平安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回应这一基本民生需求,让群众的收获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汉滨区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对这一时代命题给出了现实答卷。
守正创新 探索全域社会治理
汉滨区坚持以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为着力点,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新搬迁社区社会治理创新、系列平安创建、扫黑除恶常态化为抓手,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高位推进,每年都要召开多次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会、工作推进会,研究推进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点工作,解决人、财、物等制约工作有力推进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确保区委区政府平安建设主体责任和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地落实;区级各领导严格按照《汉滨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履行市域社会治理平安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责任清单》对标对表带头抓,以上率下;区直各部门、人民团体和驻区单位积极认领《汉滨区平安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任务清单》,对单销号具体抓,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十个一制度在全区各级领导中落实的有力有效;建立了区级领导包抓镇办、区直部门包抓村(社区)、镇办领导包联镇(办)村(社区)综治中心、村(社区)支部书记包联辖区重点人、网格员包抓包联户的平安建设工作机制;把平安建设列入全区重点工作督导检查范围,严格考核奖惩,注重结果应用,对工作落实措施不力、社会治安状况不好、公众安全感较低和年度考核排名靠后的镇办实行重点管理,使平安建设的压力传导到基层,责任落实在一线,形成了平安建设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良好工作态势。
区委政法委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汉滨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常态化开展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创建活动,夯实区域社会治理基石;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全区27个镇(办)、387个村(社区)、一个区综治中心共415个点位综治中心全部实现了综治视联会议系统、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格员手机app终端联网应用三个百分百;区、镇办、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全部设立了一心四室,专兼职工作人员全部入驻中心开展工作,基本达到实体化运行工作要求;创新诉调对接、诉源治理、多元止纷、三力联调、律师化访等社会治理方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常态化开展民生政法5.20、基层基础583、三联两带一推进民生政法工作,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汉滨、法治汉滨建设。区公安分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队伍建设双品培验品牌,进一步深化一警一点强基工程,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织牢技防天网;深化破小案、暖民心工程,助推服务民生走深走实。区检察院自觉把检察工作融入全区社会治理大局,全力打造法治教育基地品牌,融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法治教育为一体;准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努力减少社会对抗、修复社会关系、促进矛盾化解;大力开展法治巡讲,强化一号检察建议督导落实;持之以恒暖民心惠民生,坚持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做到了7日内程序性回复、三个月内实体或进展答复;扎实开展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持续开展舌尖上脚底下的安全专项监督;不断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定期举办检察开放日、案件公开听证等活动,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可信。区法院积极拓展诉讼服务职能,开展电子集约送达、建成24小时自助法院、设立5G-E法庭等新举措,主动融入诉源治理,推动家事审判改革和速裁程序简捷化,让诉讼便民、司法为民触手可及。区司法局规范建立173个村级标准调解室、7个品牌调解室,使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更加高效便捷;着力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成安康首个香溪洞景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让市民在休闲游玩当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法治文化;深化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建设升级和融合发展。区直平安建设成员单位围绕民生关切、热点问题,突出乱点乱象的集中整治,近年来,共办理三书一函200余件,有效解决服务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堵点、难点、痛点、热点问题。
聚沙成塔 持之以恒与时俱进
十三五期间,汉滨区建设生态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70个(其中500户以上大型社区5个),搬迁群众2.3809万户8.15万人,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不脱管、能致富这一目标。汉滨区坚持党建引领,综合治理,组织引导搬迁群众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中融入搬迁新生活,共建平安和谐宜居美丽新家园。
加强组织建设,强化服务管理。组织、宣传、人社、文广等相关部门帮助搬迁社区建好建强融合党支部和以党员为骨干成员的监委会、调委会、业委会等自治组织,认真解决好搬迁群众在物业管理、就业创业、子女入托入学就医、邻里纠纷调解等实际生活困难。探索出以一个中心、两支队伍、三步工作法为主要内容的123基层社区微治理模式,即 :依托村(社区)综治中心综治平台,发挥基层网格员、公益岗、村组干部、平安建设志愿者常态化治安巡逻队伍和五老乡贤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调解队伍作用,按照网格员+五老乡贤说事、村支部+片警评理、镇党委+法律顾问说法解难的矛盾纠纷化解三部曲,实现了问题排查在网格、矛盾化解在村组目标,红袖章志愿巡逻队五老乡贤调解队日益发展成为新时期乡村社区社会治理专群互动的有效生力军。使新搬迁群众这一原居住地基层党组织管不着,新迁入地党组织不好管的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聚焦人技结合,筑牢治安防控铜墙铁壁。依托雪亮工程和综治中心建设,全区在村组院落人流集中区域新安装24小时视频监控摄像头2130个,配备2656名网格员,形成了以综治中心为平台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格局,建成了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并重、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全覆盖、打防管控无盲区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三是切实加强搬迁社区群众的新民风建设,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纲要教育、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厚植社会文明和谐根基。
扎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风险评估、预防预警、防范化解机制,多年来重大项目建设稳定风险评估应评尽评,无一遗漏;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干预机制,严格执行五个一(即一案一包抓领导、一案一专班、一案一方案、一案一化解、一案一督导)、五到位(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不合理的教育到位、违法违纪查处到位、生活困难解决到位、瑕庛案件整改到位)工作制度,大力推广五老进中心、律师化访、一村一政法干警调处矛盾纠纷有效做法,做到矛盾纠纷排查无死角、化解无隐患、回访无遗漏。使婚姻家庭、土地财产、道路交通、医患劳务等一般性矛盾纠纷解决在村组,大事难事涉法涉众型矛盾纠纷消化在区镇,努力做到工作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近年来,有效化解各类突出矛盾问题1000余件,全区信访量同期相比大幅下降,做到了七个坚决不发生,为全国、省市两会召开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民为本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大力推进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扫黑除恶宣传12345工程建设。即:(一套切实可行宣传工作方案),利用两大阵地(主流媒体宣传和标语专栏展板),突出三个重点(干部入户、手机短信、微信QQ群),依托四个载体(综治宣传月、法制宣传日、小手拉大手、法律七进活动),狠抓五个关键(干部层层宣讲、巡回宣传车、电子显示屏、便民宣传品、专题宣传片),形成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户外有标语、手机有短信、电话有彩铃、微信有动态的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扫黑除恶斗争宣传工作矩阵。近几年累计制作宣传栏、宣传牌10000块,悬挂宣传条幅、应知应会手册、宣传单等资料100多万份,普法宣讲3000余场次。在《民主与法制》《陕西日报》《安康日报》《汉滨时报》等党报党刊累计刊登稿件480余篇,在各级门户网站、微信平台等新媒体累计发稿10000余篇,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推送9余万条信息,形成了党报党刊、社会面、新媒体三足鼎立的宣传格局,使平安建设宣传家喻户晓,巩固提升平安建设三率两度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020年,全区未发生多人死亡的重大命案和民转刑案件,全区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2%,黄赌毒案件同比下降30%、20%、73%,全区治安大局持续稳中向好。2020年全市公众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汉滨区公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9.31%,平安建设知晓率达93.78%,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认可度97.42%,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晓率98.20%,平安建设三率两度实现了六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