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铆钉风枪见证“天堑变通途”

2021-04-28 16:13  来源:汉中日报  字号:T|T

位于湖北武汉的我国首家综合性桥梁博物馆展厅内,存放着一套铆钉风枪。虽然久经岁月洗礼,但通过它依旧可见那段建设大军筚路蓝缕、奋力实现“天堑变通途”的历史。

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1955年9月1日,大桥正式开工建设,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和科技攻关,武汉长江大桥于1957年9月25日建成。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一名句,正是对武汉长江大桥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

步入中铁大桥局桥梁博物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再现展示区内的各种实物、图片,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当年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中。铆钉风枪上斑驳点点的金属锈迹,承载着那段火热岁月的记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建造长江大桥的议案,后来成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在“集全国优秀人才,建长江第一大桥”的动员令下,各地优秀桥梁专家、技术人员汇聚武汉,举全国之力修建武汉长江大桥。

从1950年开始筹备,到1955年9月1日正式开工,大桥的筹建、准备历时5年,建设过程更是精益求精。

“大桥钢梁架设时需要利用一项热铆技术,将铆钉加热至1000多摄氏度,由几名工人配合完成喂钉、穿孔、铆合等步骤,将钢梁和钢板牢固地结合起来。”桥梁博物馆馆长成莉玲介绍,1956年6月,大桥钢梁铆了两个月后,工人发现有的铆钉不能全部填满眼孔,有松动。施工单位进行现场试验证实了这一缺陷,当即决定,在铆钉施工问题没有解决前停止铆钉铆合和钢梁拼接。直至解决钢梁铆合问题、实现铆钉完全填满眼孔后,工程才重新启动。

“如果有一个铆钉松动了,就会因为受力不均匀引起连锁反应,桥梁可能很快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回顾这段往事,中铁大桥局原副总工程师赵煜澄说,大桥建造的首要前提是质量与安全,

“建设万里长江第一桥,必须坚持‘百年大计’。”

60多年来,历经风雨沧桑的武汉长江大桥,巍然立于大江之上,经受住了多次洪水等自然灾害和碰撞事故带来的考验。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桥梁建设的第一座里程碑。”中铁大桥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文武松介绍,这座大桥拉开了中国现代化桥梁建设的序幕,截至2020年底,中铁大桥局在国内外设计建造了3000余座大桥,总里程3600余公里,先后在越南、南非、摩洛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40余个项目。

“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展现着中国创造的亮丽风采。”文武松说。

(新华社武汉4月27日电)

    相关文章
    “我与祖国梦,时间囊见证”————2014级车辆工程三班团日活动圆满结束

    2014年11月2-3日,长安大学汽车学院2014级车辆工程三班(以下简称车三)在滋兰苑东侧和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成功举办了第一次团日活动,主题为“我与祖国梦,时间囊见证”。本次活动由车三团支部策…[阅读]

    公路学院: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赴陕西省古桥“丝路起点,文明传承,古桥见证”主题调研圆满结束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拥有着众多闻名的古桥,这些古桥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赴陕西省古桥调研实践队于2018年7月16日至2018年7月25日对陕西省具有代表性的…[阅读]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赴陕西省古桥调研“丝路起点 文明传承 古桥见证”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拥有着众多闻名的古桥,这些古桥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中国文化的瑰宝。2018年7月16日至7月25日,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赴陕西省古桥调研实践队对陕西省具有代表性的桥梁进…[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