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军台树丰碑 古驿新村谱华章
本报记者 高彧 刘西艳 焦悦 张梦焕
在王益区东北部,有一座风光秀丽、地势险峻的山峰,名叫军台岭。这里海拔1340余米,是铜川老市区的制高点,地形险峻,四面凹地,三面临沟,东面悬崖绝壁,山坡陡峭。从军事学的角度看,这里易守难攻,是铜川东南部之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常有驻军,故名“军台”。
初春乍暖还寒时,站在军台岭之巅放眼瞭望,纵横交错的沟谷、平展如茵的农田、散落各处的村舍,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山顶,威严耸立着“军台岭战斗纪念碑”。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国民党军封锁陕北解放区的前沿阵地,也是控制陇海铁路咸铜支线的重要据点。这里曾经发生过3次激烈的战斗,留下了烽火硝烟的战斗遗迹……
战斗:为解放铜川奠定基础
“军台岭,很有名,一眼望在孙家坪,墙下塬不远店子坡,店子坡两头围,军台岭上把火开,大炮响得‘咚咚咚’,机枪响得‘哽哽哽’……”这是一段在当地老百姓中口口相传的民谣,也是一段浴血奋战的红色历史。
历史的册页翻到1948年的那个寒冬,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与国民党胡宗南部队两军对垒,在这里曾经历过数场血雨腥风的厮杀,最终西北野战军分出的右翼兵团取得战斗的胜利,而军台岭从此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卷轴里也烙上了红色印记!
1948年的深秋,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因国共实力变化而变化,已经处于颓势的国民党欲做最后的挣扎,设想封锁陕甘宁,控制陇海铁路咸铜支线,以此作为救命的稻草。可是中国共产党已经明确了解放全中国的宏图大志,铲除一切绊脚石成为必然之势。11月15日,为了配合淮海战役,牵制胡宗南的部队增援中原战场,我军展开冬季攻势,以彭德怀为首的西北野战军一纵、四纵及警备四旅、骑兵二旅组成右翼兵团;二纵、三纵、六纵组成左翼兵团,在关中北部台塬地带进行为期一周的合围攻战。战场全面拉开,其中我军四纵十二旅、一纵独一旅(二师)奉命攻打军台岭。此刻,军台岭军事制高点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拥有它就等于拥有了军事上的主动权。敌军驻扎军台岭的是暂二旅762团,大约500人。他们依山势挖壕沟筑碉堡,壕沟绵延几十里,碉堡39座,周围还埋下800多颗地雷,布排了不少铁丝网。显然,敌军想凭借军台岭天然易守难攻的地势,建造出一道铜墙铁壁,保得他们仅存的生机。然而防守的坚固代表不了人心的坚固。11月23日凌晨,围攻军台岭的战斗打响。下午五点,我军独一旅一团、三团顶着敌人三面火力的威逼,迅速排雷开路,仅仅十分钟就突破敌方前沿阵地,傍晚六点攻下军台岭,毙敌150人,俘获敌副团长以下官兵316人,可谓大获全胜。
为支援军台岭战斗,战前,同官县大队侦察排长温子谦带领吴春龙、靳得友、武振民埋伏在军台岭下的野鸡花煤矿,成功抓获一名敌兵,交给主攻部队作“活舌头”。中共同官县执委派十多名熟悉地形的当地老百姓和游击队员一起给解放军当向导,并组织担架121副、牲口168头、小麦234石、磨面15000斤,动员群众500余人运粮草、抬担架、救护伤员,为军台岭战斗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担任向导的郭恒全、张振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1987年郭恒全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这场战斗,不仅对配合整个西北冬季战役起到积极作用,也为解放铜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军台岭从此声名远扬!
继这场战斗之后,同年年底和次年春天,军台岭还发生了两次战斗,这两次战斗是第一次战斗的余波。终于,1949年4月28日,铜川全境解放,陕甘宁边区同官县政府进驻,改称铜川县政府。
传承:将入党初心植入心间
“望不断青山绿树萦绕碧空,写不够战斗历史刀光剑影,讲不完红色故事源远流长,赞不尽英雄壮举可佩可敬……”在军台岭山巅眺望一周,目光驻留在远处的纪念碑上。高耸的碑体上“军台岭战斗纪念碑”八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庄严肃穆。
近年来,依托军台岭战斗的红色文化资源,王益区深挖军台岭战斗精神内涵,不断盘活党史教育资源,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专业化、系统化、特色化的爱国主义现场教学。精心设计出了看、走、听、宣、唱“五环”教学模式,开发了《巍巍军台岭》《军台岭下的老兵鲁福增》《我的父亲郭恒全烈士》《听我来讲军台岭》等精品课程,真正让军台岭“红”起来。
军台岭被命名为“王益区红色军台岭党性教育基地”“王益区军台岭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铜川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照金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
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来到这里,追寻先烈足迹、学习战斗历史、重温入党初心,将信仰之根深深地植入心间。
近日,虹桥公安分局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来到军台岭战斗遗址,重温入党、入警誓词,接受红色文化洗礼。
在军台岭战斗纪念碑前,虹桥公安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建华说:“参观军台岭战斗旧址,让我们理解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们懂得学党史的重要性,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惜当下,只有珍惜当下才能更好地结合实际做好公安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建党百年的各项安保工作中。”
“将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巧妙结合,在讲好党史故事、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以及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红色军台岭教育基地办公室主任高金年说,“今后,我们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挖红色军台岭革命文化内涵,有效开展纪念活动和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引导人们在亲身体验中坚定爱国追求、矢志复兴伟业,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的爱国爱党情怀,扩大红色文化传播力。”
蜕变:让穷乡僻壤换新颜
沿着军台岭新修建的人行步道徜徉,处处风光宜人。半山腰处,是军台岭村。
军台岭战斗时期,我军战士曾在这里驻留,寻求过老乡的帮助,村子里留下了很多关于解放军英勇战斗的传说。以前,这里还不叫“军台岭村”,原名“店子坡”,2016年2月,店子坡村同韩塬村合并为军台岭村。
几年前,这里还是穷乡僻壤,因为环境脏乱差,一度被村民们调侃为“店子坡、牛屎窝”。从脏乱差到美丽宜居的蜕变并非一日之功。
近几年,军台岭村抢抓“最美乡村建设”机遇,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围绕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电化的标准,开展了一系列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现在的军台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村内照明全覆盖,无害化厕所安装到户,密闭式垃圾箱分散全村,煤改电有效减少污染,水泥路全覆盖,排水渠全贯通,4处文化广场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休憩地……穿梭于村巷,“三堆六乱”在此彻底绝迹,洁白的墙壁上各式宣传画字画皆工。闻听着狗刨泉、情侣皂角树的传说,清风徐来,叫人心旷神怡。
村容村貌大改观,“面子”有了,该怎么充实“里子”?让村民富起来才是长久之计。
“村子优势文化这么多,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天然禀赋,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以前的古驿道那么繁华,为什么现在人还是穷?”军台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艾韶荣在困局中想方设法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借助军台岭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积极挖掘红色文化,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逐渐打出了“红色军台岭”名片。同时,依据古同官历史,发掘规划“古驿道”“古驿站”“狗刨泉”等景点,打造休闲观光景区,让游客在此不仅能参观红色军台岭遗址,体验古驿道的风情,还能领略特色乡村文化。
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吸引外地游客慕名观光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在军台岭村,农闲时节村民都会就近在家门口打零工,收入提高了很多。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发展上。军台岭村率先在全区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7年军台岭村被王益区列为“三变”改革试点村,按照“1+1+N”即“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若干集体经济经营主体”的产业发展思路,以资源禀赋为依托,筹建了王益区红色军台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铜川军聚盛种养殖有限公司、铜川岭创劳务分包有限公司,建成集中连片苗木花卉基地70亩,种植金银花130亩,栽植密植桃50亩。同时引进了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吉瑞元食品有限公司肉兔繁殖项目,投资249万元建设高标准养殖基地,年产商品肉兔5.5万只,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趟开了路子。
2017年,军台岭村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18年,被评为“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2019年,被清华大学定为乡村振兴王益区工作站;2020年,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名单;2021年3月,被评为“国家生态文化村”。
“品不透蓝天白云如诗画境,赏不够高原川道一览无穷,嗅不完鸟语花香桃李芬芳,诉不尽千年古树相守月影,走进了红色军台岭,铜川人描绘着幸福光景……”
军台岭人站得高、看得远,他们抢抓机遇,创造了全市乃至全省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的“军台岭标本”,他们正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高歌猛进,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手记
重温红色经典 传承革命精神
从军台岭村一路走到军台岭战斗纪念碑所在的广场,周围的风景尽收眼底。73年前的冬夜,就在这个地方,彭德怀总司令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为牵制胡宗南部队,发起冬季攻势,一场激烈的战斗正式打响。
听讲解员说,围攻军台岭时,晚上下起了小雨,此后转为大雪。战士们白天隐蔽在灌木丛中,饿了,就啃几口冰冷的干粮;渴了,就吞一口雪。到晚上才能换下来休息。夜间,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守在阵地上,腿脚冻得发麻,有的都红肿了,可谁也不叫苦,个个精神抖擞,严阵以待。
站在山巅,看着纪念碑上的浮雕,不禁让人沉思:战火的硝烟已经散尽,战斗的遗痕却历历在目,军台岭东南面一道不经意的深沟,曲折断续,据说就是当年的战壕。这些遗迹是先烈们曾在此浴血奋战的印记,也时刻警醒着后人珍爱和平,珍惜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岁月悠悠,不忘初心,我们当时刻谨记峥嵘岁月里那些激荡人心的英雄故事,赓续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动力,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强信念,跟党走,凝心聚力,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