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商州区大荆镇石桥村根植文化沃土 增添乡村颜值
“党员干部齐共建,你扔垃圾我来捡,文明就在咱身边。”4月9日,在商洛市商州区大荆镇开展的“牢记嘱托奋进商洛”党建主题教育活动现场观摩会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擂台赛活动中,石桥村监委会主任王来喜,用通俗易懂的顺口溜,介绍了乡村振兴的新变化。
石桥村地处荆河流域大荆镇与板桥镇之间,全村七个村民小组,338户1036人,其中贫困户39户120人。曾经贫穷落户的石桥村,经过几年的建设后,在许多老人眼里是一幅画,他们看到现在村里的发展变化,一连会发出几个感叹:没想到!
“村上人多地少,人均土地只有0.4亩,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到处开荒种田。退耕还林以后,村民以打工为主,目前有400余人从事劳务。”村委会主任王建军说,“这些年,我们注重生态保护,产业逐渐向绿色转型,村上以核桃、土蜂、魔芋产业为主,其中核桃建园科管300亩。”
因为穷,过去基础弱、环境差。穷则思变,石桥村起步晚,建设快。2020年,全村实现脱贫摘帽。
十几年前,石桥村没有一条正路,到处是泥坑,天晴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脱贫攻坚以来,村上在全镇率先进行道路升级改造,全村水泥硬化率达到100%。
“过去群众房前屋后不像样子,柴禾乱堆,厕所乱搭,猪圈乱建,若是下雨,污水横流,村道黄泥浸到脚脖子,脚拔出来了,鞋还陷在泥坑里。”村支部书记喻玉说,“现在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都是党建引领,以文化人的结果。”
2016年以来,大荆镇以党建统领脱贫攻坚,坚持支部领导,村委会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班子其他干部为成员的石桥村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美丽石桥建设中遇到的难题。与此同时,商洛学院项目团队与大荆镇石桥村村民委员会反复沟通完善方案,针对“新农村风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忘初心跟党走、村社文明卫生我参与、乡村振兴大丰收”;“宪法、土地管理法、义务教育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核心内容,以丰富多彩的漫画形式,描绘于石桥村三组党群服务中心及周边墙面。
“群众脱贫后,养成小康文明新风尚需要文化引领,商洛学院为石桥村制作的创意文化墙,鼓舞了群众的信心,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商洛学院艺术学院项目负责老师王媛说。
记者在石桥村看到,水泥道路宽阔平整,家家户户的院子干净整洁,入村的电杆、路灯杆、民居白墙上,到处都是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宣传漫画,呈现出新时代乡村新风貌。
据了解,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石桥村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前提下,积极实施以光伏、食用菌、劳务等产业带贫益贫模式,光伏带动35户,食用菌带动43户,劳务输出474人,村集体前期收益17300元。同时,该村设置公益岗13人,其中护林员5人,保洁员7人。
“我每天在村上扫地,心情非常好,看着村里现在这么美,我就想扫得干干净净,不落下一个烟头。”保洁员王皂娃满脸笑容地说。
今年50岁的王皂娃,曾经是石桥村二组的贫困户,母亲92岁高龄,妻子患精神障碍,13岁的女儿正上初一,四口之家全凭他一人操劳。为了帮助王皂娃脱贫,村上为其申请了A类低保,每人每月400元,还给他解决了保洁公益岗,每月500元收入。王皂娃掏出了心窝子话:“我出不了远门,除了享受低保外,每月公益岗收入500元,还能照顾上老人孩子,脱贫后日子越过越舒坦。”
淳朴民风持续传承,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据王来喜介绍,石桥村连续30年无村务上访和民事纠纷事件发生。
毋庸置疑,党的基层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如今,在石桥村,党员干部关爱老人、为民提供方便服务蔚然成风。村上将党员干部电话张贴于墙上,群众可随时拨打电话求助,党员和村干部为行动不便的群众代买药物、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办结后记录于工作笔记。
文明树新风,石桥换新颜。该村还制定了《石桥村环境卫生检查评比方案》,每季度评选5户卫生文明户,2名优秀保洁员予以表彰。每年评选一次“好媳妇”“好公婆”“五好家庭”“道德模范”进行表彰奖励。
远山苍翠欲滴,半坡核桃建园,田间产业成排,村庄靓丽整洁……碧水蓝天中的石桥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通讯员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