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记“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报记者 董唯韦
科技是支撑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近年来,市农科所在抓班子、带队伍、聚人才的基础上,围绕服务粮食生产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助力产业扶贫等重点工作,加大产、学、研融合,用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创建铜川市土壤生态技术创研中心、铜川市植物新品种创育中心、省“四主体一联合”生态土壤工程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在种质资源利用、土肥生物技术研发、耕地地力提升、农产品品质改善和智慧农业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先后获得了5项省部级成果奖。探索农业绿色循环发展的铜川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科技攻关已取得5项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2月19日,市农科所被评为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
党建引领聚力发展
市农科所把党建工作融入工作全局,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为该所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一是抓班子。强化“一岗双责”,所长、书记认真履行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坚持把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能总揽全局、勇挑重任、开拓创新、廉洁奉公、团结奋进和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坚强集体。
二是带队伍。加强选人用人管理,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前移监督关口,把好干部职工廉政关。扎实推进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勤学敬业、服务农业科技事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三是谋发展。党政密切配合,围绕创建一流科研的中心目标,以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按照建立“现代研究所治理体系”的标准,科学谋划推动落实举措,探索具备自身特色的发展思路。
四是建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出台覆盖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干部监督、基本建设、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强化了对各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立足于发挥党的优势,按照依法规范和实用管用原则,推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科技攻关破解难题
科技是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多年来,市农科所坚持以技术研发及生物质产品为依托,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共同组织开展了“生物质绿色循环高效利用技术产业化”研发和攻关,取得良好成效。通过重点工作开展和重大项目实施,狠抓优良品种和有效技术的试验示范。
其中,“生物质绿色循环高效利用技术产业化”核心技术“仿生人工降解技术”可实现天然有机物4小时内快速降解,速度是微生物降解的180倍,水溶性转化率95%以上,有害微生物杀灭率100%,抗生素和合成西药无害化率达99%以上。在全市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20个,涵盖苹果、大樱桃、桃、梨、葡萄、核桃、中药材等,示范面积共1300亩。示范基地均配套了滴灌设施,采用生物有机水肥一体化,降低了人工施肥成本,提高了肥效;土壤有机质提升,以苹果为主的果蔬产品品质和产量大幅提升,苹果通过2年多的持续改良,可达到欧盟标准,平均亩产提高15%以上;土壤有机质提升是传统有机质提升方式的50倍以上,土壤有机质达到15.67-18g/kg之间,增幅达15.85%。
科研成果遍地开花
市农科所加大产、学、研融合,自主研发的“铜川生物质绿色循环高效利用”技术、工艺、设备以及衍生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生产取得快速发展,有效突破了全球农业废弃物污染治理及高效利用壁障,初步形成完整的生物质绿色循环高效技术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及市场化运营模式。
一是已与青海三江源地区、四川省阿坝州、百家国际智能生态农场有限公司等35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支持合作协议。二是与内蒙、四川、宁夏、新疆、云南等省市相关农业科研部门合作开展生物质能营养液等产品,提升耕地质量,将盐碱地、沙化地(沙化草地)等不可利用土地改良成可耕地,在提高农产品品质、节本增效(减肥、减药、节水)、保护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是与鄂尔多斯农科院、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农牧局合作开展盐碱地改良试验,在乌海市乌兰布和沙漠“阿拉善生态系统研究中心”开展沙化地改良试验,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合作完成水稻品质提升试验,这些科研试验的合作都取得显著效果。
2017年,“生物质绿色循环高效利用技术”产业化推广模式总投资3500万元,累计生产4000吨生物质水溶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2018年,建设1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基地,可生产生态膜、生态毯、食用菌培养基料等10种产品,带动项目总投资3400万元;2019年,建设年处理万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总投资230万元,年生产1万吨生物质有机水溶肥。
科技助力产业脱贫
市农科所在农业科技服务群众方面不断推陈出新。脱贫攻坚期间,市农科所把科研成果与产业脱贫紧密结合,不断提升产业脱贫的科技含量。
2016年,市农科所与专业合作社形成产研联动,建立集中药材产业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扶贫示范产销基地。耀州区上和农业公司把小麦、紫苏等地上叶茎作物与丹参、黄芩根系作物进行倒茬轮种,探索立体种植模式,提高药材品质和产量。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市213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实现中药产业扶贫收入185万元。
2018年,在全市9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在20个有机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积极推广应用生物质能营养液,重点改善土壤生态。耀州区石柱镇上安村生物质能营养液示范基地的苹果个大、果优、色泽好、含糖量最高峰值16%—17%,以高于市场价0.2-0.4元/斤的价格出售。演池村春燕合作社发展生态循环果业178亩,投资较传统减少三分之一,亩收入增加3000元—4000元,带动脱贫47户。
2019年,陈坪村樱桃园20亩生物质能水肥一体示范园生产的樱桃平均单果重由9.45g增加到12.58g,果实糖度也由平均13.2%增加到17%,亩产平均由3152斤增加到3628斤,亩效益增收5260元。作为西北首家人工栽培羊肚菌的科研单位,经过多年试验研究,现已取得了羊肚菌种植的空气温湿度、土壤墒情、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的基础性栽培数据,2020年,在耀州区韩古庄村及光伏基地种植10亩羊肚菌大棚,出菇整齐,每亩出鲜菇600斤,按干菇每斤80元折算,亩收入48000元。
“我们将继续在育种、绿色循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食用菌高效栽培等方面加大科研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打造铜川农业科研品牌,助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市农科所副所长刘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