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借你一双慧眼 帮你跳过这些消费“坑”

2021-03-15 08:28  来源:铜川日报  字号:T|T

本报记者 程红兰 通讯员 焦苗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大家最关心的是在生活、工作中容易遇到哪些消费欺诈、购物陷阱?遇到后怎样维权?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市市场监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并对近两年的消费维权典型案例进行了归纳总结,警示消费者远离常见的消费“陷阱”,增强他们的消费维权意识,创建安全、健康、和谐的消费环境。

预付式消费“套路”多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易形态愈发丰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再是默认的交易方式。商家为了回笼资金,大力推出“先预付,后消费”的经营模式,消费者为了获取优惠,也欣然接受了这种消费方式。然而,储值卡、会员卡等预付式消费在方便生活的同时,引发的消费投诉也日益增多。

2020年3月,冯女士到王益区消费者协会投诉,反映她于2019年在某服装店充值2000元办理了会员卡,获赠当时欲购买标价600元的衣服一件。几天前,该服装店经营者联系冯女士称其将停止营业,让冯女士尽快消费完卡里的余额,但冯女士无合适衣服购买,她希望能退回卡里剩余的1000多元,但该服装店负责人认为,冯女士要求全额退款并不合理,应当减去当时赠送衣服的费用,冯女士认为减去的费用过高,双方协商无果,冯女士前来投诉。经王益区消协工作人员调查、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该服装店将会员卡剩余金额的90%退还给冯女士。

据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预付式消费引起纠纷的原因多是持卡消费被限、丢卡不予补办、退卡退余款难、商家跑路等,主要涉及的商户有蛋糕店、美发店、美容院、健身房等。预付式消费的监管还需进一步完善,对小企业、个体户发放预付卡的行为应该建立备案制度,避免引起消费纠纷。同时,广大消费者要理性消费、按需办卡。

家装、建材投诉成热点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家装、建材市场红火起来,消费纠纷也随之增多,家装、建材质量、合同履约、售后服务等问题成为近年来投诉的热点。

2020年3月23日,新区消费者协会接到消费者李先生投诉,反映其在2019年6月20日与某装修公司签订装修协议,协议约定装修工期为3个月,现装修公司延迟交房并且质量不达标,李先生不满意,要求该装修公司按照原合同继续进行装修,遭对方拒绝。

新区消协工作人员接到消费者李先生投诉后,经详细了解、核实,发现该装修公司向消费者提供装修服务期间,确实存在未履行相关装修义务和未及时提供相关售后保障等情况。装修公司负责人表示,未能正常按照合同提供装修及售后服务是由于当时公司内部人员管理尚未完善。新区消协指出,经营者的行为已触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经营者不能以自身存在经营困难为借口,侵害消费者权益,要求经营者立即履约,并且今后使用的装修合同不得限制消费者权益、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装修公司经营者称公司内部人员管理问题现已解决,可以立即按照合同继续施工,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本事例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增强自身的维权意识,也要加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权水平。

汽车维修有“猫腻”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家用汽车保有量飞速增长,与此相适应的汽车维修和保养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已成为群众汽车服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家在进行汽车维修时,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存在过度更换零部件,故意损坏、偷换零部件等“猫腻”行为。

2019年6月24日,印台区消费者协会接到张先生投诉称:2019年6月20日下午,张先生受朋友委托将一辆音响出现故障的小轿车送往一家汽车修理厂进行维修。第二天去取车时,张先生发现承修方在未经他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将工作台拆开,并称已为汽车更换了一个新配件,索要工时费200元以及配件费60元。而此时汽车的显示屏已经不能正常工作,张先生要求查看更换后的配件,但承修方未能清楚地向张先生展示配件,故张先生对是否更换配件一事表示质疑,同时要求承修方将汽车送至具有相关资质的汽车4S店进行检测,并承担检测费用。承修方则坚称已为汽车更换配件并拒绝送检,双方各执一词,未能达成一致。

印台区消协工作人员接到投诉后,认真展开调查,证实承修方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承修方承担全部费用将汽车送至具有检修资质的4S店进行检测,如有问题,由承修方负责维修,同时免除消费者工时费及配件费共计260元整,张先生对处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工作人员还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向经营者认真宣传了《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陕西省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经营者在规范自身维修操作流程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增强诚信、守法经营意识。

编后

除了上述消费维权案例,记者从我市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近两年来,老年人消费和服务、物业价格、全屋家具定制、教育培训、食品安全等方面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通过分析各类消费者投诉,以及处理的各类维权案例,市消费者协会提示广大市民在以后的消费过程中切记以下几点:保健宣传存虚假,不要轻信防忽悠;房屋装修多甄别,看清合同是关键;高额预付有风险,预防跑路退卡难;旅游莫图低价团,格式条款要明辨;消费保留好凭证,维权热线记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