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福成镇多举措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通讯员 席汉初)南郑区福成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多措并举,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产业发展激活“新动能”。该镇围绕“村村有产业支撑、户户有项目覆盖,家家有增收渠道”,确定了“两叶一菜一药一蜂一鱼”的主导产业发展目标,着力打造万亩茶叶、山野菜基地,千亩烤烟、中药材基地,千亩致富基地,万尾冷水鱼基地。累计发展茶叶产业14000亩,建成千亩以上茶叶基地5个,发展烤烟2300亩、山野菜8000亩、中药材5000亩,建成中华鲟养殖基地1个。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合作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所有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贫困群众累计分红收益293.7767万元,带动了全镇815户增收近4000元。
“两山”理念绘制“新画卷”。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天蓝、水清、地绿、景美、民富”的“青山绿水”工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的机遇,大力实施植树造林,走生态扶贫之路。累计实施退耕还林5537亩,重点公益林保护60596亩,全镇林地面积36万亩,提升了森林覆盖率。深入推进“山长制”“河长制”,开展河道乱采乱挖砂石“清河”行动,禁止捕猎野生动物、采挖野生植物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呈现出“蓝天碧水相辉映,满目青山夕照明”的美丽画卷。
美丽乡村展现“新风尚”。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开展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和治理“五乱”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水冲式卫生厕所700多所,改造厕所300多所。坚持教育引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弘六德,展六美”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为主题,突出抓好农村乡风民风和文化生活建设,培育文明新风。各村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广播喇叭等载体,组织开展各种文明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群众说、大家评、榜上亮的民主说事规则,每季度以评先进、扬正气、贬丑恶为重点评选一批致富带头人、孝老爱亲模范作为先进表率,对村里的“好婆婆”“好儿媳”等各类“好人”和“最美家庭”等进行表彰。以田家营村为示范,挖掘整理了一批好家风、好家规,充分发挥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在全镇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创建文明村,已创建市级文明村1个,区级文明村7个。
基层治理筑牢“新堡垒”。坚持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深化“党建引领+”体系建设,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提升村“两委”基层治理能力。成立镇村组三级调解服务网络,设立治安中心户长,每5至15户由中心户长实行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做到矛盾排查在先,调解在先,化解在先。深入开展农村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森林防火安全、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大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各村配备了一名法律顾问,不定期开展“律师送法下乡”“法律进乡村”等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常态化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村民知法守法,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行为,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法制环境保障。
兜底保障织密“新网底”。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去年全镇纳入低保387户888人,特困供养73户74人;残疾人两项补贴享受人数483人;实施政府临时救助162人,救助资金257700元。同时,聚焦短板弱项,突出精准施策,抓好基础设施水毁道路修复和人饮工程维修施工,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