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青年教师在研究增信方式对债券发行成本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
与违约风险相关的信息非对称是造成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就此问题,发债企业通常会诉诸于信用评级和债务担保这两种外部增信方式。尽管已有大量文献研究评级和担保对发行成本的影响,但却很少涉及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合选择。究其原因,既有研究主要关注公开发债市场,但企业要公开发行债券则必须获得信用评级,因而根本就不存在是否选择评级的问题。至于担保,尽管其对发债成本的影响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都非常显著,却往往只是作为研究评级影响的控制变量,但担保在本质上也是市场内生选择的结果。2021年以来,多部门相继发文明确取消公开发行债券在注册申报与发行环节强制评级的要求。取消强制评级意味着,与是否担保一样,是否评级也变成了企业发债的内生选择。由此产生的一个有趣问题是,在新的制度背景下,企业发债到底会采取什么样的评级和担保组合?更进一步,作为两种最为重要的外部增信方式,评级和担保在功能上到底是替代的还是互补的?
针对上述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青年教师千茜倩博士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钟宜文、寇宗来教授开展了深入研究。该研究通过理论模型阐述了非对称信息下评级和担保的作用机制以及评级和担保组合对发行成本的影响,并以2014-2021年非公开发行债券为研究样本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第一,除非发债质量很高或者很低,评级可以借由信息揭示机制细分“有评级”和“无评级”违约概率的分布范围。第二,担保通过提供违约赔付降低发行成本,且高风险债券更有可能发生担保,但摩擦成本的存在使担保债券的发行成本具有异质性。第三,评级和担保并非简单的互补或替代关系,当揭示机制起作用时,“无评级”会促进担保发生,然而“有评级”的影响并不确定,因为评级降低了投资者预期的最高违约概率会促进担保,但降低平均违约概率却会替代担保。该研究可以为理解取消强制评级的政策效应提供理论洞见和决策依据,对评级行业改革和债券市场高质量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以《评级、担保与债券发行成本—基于中国非公开发行债券经验的理论分析》为题发表在我国经济学顶级期刊《经济研究》上,千茜倩是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是第一署名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