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张喆:春风化雨润桃李 丹心向阳育英才

2023-11-28 10:02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字号:T|T

近日,记者采访了2023年度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获评者、管理学院张喆教授,从她的“多重身份”中了解她教学育人的特色。扎根交大二十四年,集“导师”“教师”“学姐”标签于一身,她有着丰富的故事。

“咖啡座谈”组织人

记者见到张喆时,张喆团队的“咖啡座谈”正处于收尾阶段。他们正在探讨企业管理中AI人机互动对老龄员工影响的实验构想。包装各异的咖啡摆在方桌各处,围桌而坐的十人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上的汇报内容,在汇报者发言的间隙提出建议。“‘咖啡座谈’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展开,为兴趣相同且具有研究意向的同学提供讨论机会。”张喆向记者介绍,“这项活动不定期开展,一般在九点或九点半开始座谈,这样能保证大家精力更加充沛。”

除不定期开展的“咖啡座谈”活动之外,张喆还保持着一周一次的团队例会。定期例会与不定期座谈结合的安排方式,保障了团队之间的交流频率,也灵活适应了不同兴趣主题研究的需求。

除学术讨论外,张喆和学生之间也有丰富的团建活动。欢迎新成员、展望新学期的开学迎新活动,持未泯童心、寻纯粹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活动,念学院栽培、感学校恩情的感恩节活动,品自然美景、愈疲惫身心的春游秋游活动……这些活动架起了成员间沟通的桥梁,为团队带来愉悦与温暖,塑造了活泼积极的氛围。

“我觉得我们团队是紧张而轻松的。”张喆用这两个词概括团队的氛围,“身处团队,担负科研压力,纯粹的轻松是不可能的。但适当的放松能有助于更好地科研,于团队而言是必要的。”

“土生土长”交大人

出于对乡土眷恋的深沉情感,身为一名西安人的张喆在本科阶段选择了西安交通大学。随着对学校了解的加深,学校的优良学风与丰富资源更是成为供她生长的沃土,培育了她回馈学校的心。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度过从本科到博士的漫长时光之后,她选择在这片花圃中成为园丁。“读书的过程中对学校日益熟悉,明白学校的资源优势,于是萌生了回馈学校的想法。”

在张喆看来,西安交大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悠久的历史。管院培养了将近三百名校长、副校长、院长等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堪称管理学院的‘黄埔军校’。”张喆打了个幽默的比方,“这是一种为领袖人才奠基的理念。”

“土生土长交大人”的身份为张喆的教学减小了阻力。她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诉求,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也能通过在她分享的经历中获得感触。通过共同的教育经历,师生之间得以达成更多理解,教与学的节奏也能趋于一致。

“我觉得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是很自然的。”被问及在身份转变过程中是否遇到一些困难时,张喆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一开始也有不适应的地方,但每天都和学生在一起,环境上的落差很小,转换过程整体还是很顺利的。”

“共益共生”实践者

“‘商业向善,共益共生’是主张企业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共益的一种思想。”张喆这样解释自己团队的“核心价值”。“我们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商业领域研究,还有企业社会责任。我们认为企业不能只以经济盈利为目的。”

张喆描绘了她认为的“理想企业”形象:秉持“共益共生”理念的企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它在自己制造收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较大福利。这种可持续发展并非某些风投企业的后劲不足、高开低走的,而是真正可持续的长期经营。

这种思想不仅是张喆团队在研究中主张的,也是张喆在团队指导中想要实现的。受到这种良好关系的促进,张喆团队成员的研究主动性得到激发,发表文章和取得优秀成绩有目共睹,其中三名成员更是毕业后在“双一流”高校中任副教授。团队卓越,职业生涯也会顺利,后面的同学受此激励,也会更努力地投入研究、建设团队。稳定的良性循环就这样在贯彻“共益共生”理念的团队中渐渐形成。“希望从我团队中走出去的学生,都能以出身西安交通大学商业伦理研究团队而自豪。”张喆对自己团队满怀期待。

“教研相长”好导师

“教学和科研是互补相长的。”张喆这样理解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我的教学和研究都集中在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我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在课堂当中与学生分享。在MBA、EMBA教学中的问题,学生在职场中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我们的研究内容。教学和研究之间是互动的。”

谈及处理好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的秘诀,张喆认为在于“把握时间”。科研时间就沉心研究,上课时间就专心教学。全身心投入,让每段时间发挥它应有的最大价值,就是最好的时间管理。

尽管管理学院的科研压力较大,张喆还是谨记作为教师的本职工作——上好课。“可能是因为在我当老师之前受到了家中长辈的叮嘱:‘当老师一定要先把课教好。’”即使已有十多年教龄,张喆在每节课前还是会感到紧张与兴奋。“每一节课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师生互动,我不想让他们失望。”

除几门中文主讲课程外,张喆也承担了部分留学生硕士的教学工作。丰富多元的教学经历,给张喆带来的是印象深刻的诸多故事和宽容开放的文化心态。感受到中外文化差异的众多经历中,令她记忆犹新的是非洲学生截然不同的“幸运观”。“我曾在课上问大家是否幸运。被问及这个问题时,我们一般避开不幸的经历,将自己的经历定调为‘幸运’。然而非洲同学会列举自己不幸的经历,但他们的情绪又是乐观悦纳的。”张喆坦言自己起初不太能接受这种经历和情绪的反差。随着类似经历的增加,她习惯了文化差异带来的“新奇”,国家民族的区别在她的眼中渐渐转变为可接受的特色,她也能以更自信的姿态,在广览各国文化的同时,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了商业伦理教学中,发现留学生对中国兴趣很大,有不少同学向我表达过想在中国工作的意向。”

对于本次获评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张喆认为它是一种“幸运”,一种“认可”。她将以一种谦虚、勤勉、开放的姿态,在已扎根二十余年的交大校园中继续耕耘,贯彻自己回馈这片沃土的初心。

    相关文章
    西安交大举办“高校教师如何将AI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坊

    11月23日,西安交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研究生院和生命学院在兴庆校区举办主题为“高校教师如何将AI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教学工作坊。特邀秋叶集团王牌讲师、AIGC产品研发总监、中国AIGC产业联盟…[阅读]

    西安市陶行知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陶行知塑像揭幕仪式在创新港交大附中举行

    11月26日,由西安市陶行知教育研究会主办,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民政局指导的西安市陶行知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陶行知塑像揭幕仪式在创新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西安市创新…[阅读]

    西安交大应邀参加第十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并获优秀组织奖

    11月25日-26日,由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主办的第十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在北京举行,西安交大应邀参会并获优秀组织奖(全国仅10所高校)。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周天华、…[阅读]

    通信工程学院举办“研究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

    中国的香文化历史悠久,作为香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香囊文化,也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与社会习俗,同时,也体现着中国纺织精细制造的成就和中医的博大精深。…[阅读]

    广州研究院研究生党校高级班学员赴黄埔军校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追寻红色记忆,争做先锋青年。广州研究院研究生党校高级班学员于11月中旬开展系列黄埔军校实践研学活动,参观文物遗迹、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广州研究院辅导员张骞文和20余名研究生高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