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郭世荣 石云里 吴国盛 孙小淳教授做客西北大学“侯外庐学术讲座”

2023-11-15 14:01  来源:西北大学  字号:T|T

11月11日至13日,内蒙古师范大学郭世荣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石云里教授、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孙小淳教授做客我校“侯外庐学术讲座”,分别为师生作了题为《宋元数学家对传统数学的继承与创新》《从“西洋新法”到“御制之法”——清朝曲折的天文自立之路》《古希腊的科学精神起源》和《科学的中国故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的学术讲座。

郭世荣通过梳理分析中国数学史研究近况,提出了“历史上的数学文化传承与数学思想发展”这一研究视角,并分三个部分作了讲解:宋元数学家对汉唐数学的继承与深化研究、九章体系的突破与理论研究取向的发展、宋元数学中若干新思想的形成。他列举了宋元数学家对《算经十书》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并指出,宋元数学家在对旧问题域中某些问题深化的研究产出了包括会圆术、隙积术、三斜求积等新成果。郭世荣表示,宋元时期的数学著作对旧问题域进行了新的拓展,在内容编排上从以问题为中心,转移到以算法为中心,进而提出在宋元时期的数学研究中,理论研究取向成为了主流取向。他以《乘除通变算宝》为例,指出重视数学算法的思想;以“习算纲目”和李冶、朱世杰的研究为例,指出重视数学教学的思想;以李冶“圆城图式”、朱世杰勾股“五和五较”等模型为例,指出重视数学模型的思想。最后,郭世荣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建设战略的重要议题、数学史研究如何服务国家战略、宋元数学如何处理继承传统与科学创新等方面做了总结,并强调,中国古代数学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要融入到国家文化建设战略之中。

石云里的讲座探讨了清朝政府在西法传入时期探索天文自立之路的曲折过程。他从政治背景、编修人员、成书年份等方面介绍了《崇祯历书》的成书情况,并提出,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该书经历了从《崇祯历书》到《西洋新法历书》《新法历书》《新法算书》等过程。但这一系列“西洋新法”作为官方历法被清廷采纳,且当时作为制定历法的最高机构钦天监也由来华耶稣会实际掌管,这些变故始终不能被朝野上下所接受。他详细介绍了康熙皇帝为了让西方天文学真正被国人接受而采取的“御制之法”,指出,康熙皇帝为打破耶稣会士对清朝官员天文学的垄断情形,建立了一套以本土学者组成的编纂队伍,从根本上体现了编历的“自主性”。石云里表示,本土历法家经过努力学习和研究,不但较好地掌握了“西洋新法”中的理论与算法,而且发现并纠正了其中存在的矛盾和错误,从而打破传教士的垄断,建立起了本土历法家在天文学上的自信以至于建立独立自主的天文历法体系。讲座结束后,石云里与现场师生就报告内容、相关制历过程等问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吴国盛提出,希腊科学作为自由科学共包含两个特点:一是为了自身的目的而存在的知识,缺乏功利和实用目的;二是不借助外部经验,纯粹依靠内在演绎来发展“自身”。他表示,欧氏几何中的公理往往都是“废话”,但“废话”何以成新知,这就导致学习悖论的出现,为了解决这一悖论,柏拉图提出了“回忆理论”。吴国盛认为,“自然”事物有自身,而“自然的发现”的关键要素是发现事物有其自身。他指出,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是源自日语对nature的翻译,“自然”一词,在西方语境中有两种意思,对应着“发现”的两个阶段:一是本性、本质;二是自然物的集合。吴国盛通过引用亚里士多德、巴门尼德、柏拉图等学者的观点,认为希腊宇宙论特别偏爱球形,并提出希腊人是先有天球概念后有地球概念。中国人虽重视“天圆地方”的思想,但未产生地球的概念,是由于我国古代对“天圆”这一概念没有深刻地理解。他引用了韦尔南的观点,提出圆的几何学源于城邦政治学,体现了对称、均衡、平等的政治理念。

孙小淳列举了过去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种种观点,他表示,中国文明是新石器文明以来的文明高台,从求真的精神、知识的内涵、获取知识的方法等所有方面来看,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科学。他认为,中国古代存在多样的科学思维,充满了创造的活力,并指出,中国古代的科学思维包括观察、直觉、比较、分类、归纳、推类、概念、辩证、整体、分析与综合。孙小淳通过中西比较,提出在宇宙本原、数字宇宙论模型的建立、进化思想等问题上,中国古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探讨了古代科学家的精神气质,以东汉的伟大科学家张衡为例,说明古人的科学精神包括了对事物的好奇心、对观察的重视、对自然有规律可循的认识等多种形式。孙小淳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科学基因和求真精神的,我们应当树立文化自信,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见解,借以启发不同的科学思维,丰富科学文化的多样性,进而以平等的身份与其他文明对话,以自信的文化拥抱现代文明。

郭世荣教授

石云里教授

吴国盛教授

孙小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