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研究员做客鸿儒讲堂 讲述秦汉栎阳城的文化记忆
为进一步拓展研究生视野格局,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效,引导研究生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10月24日晚,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瑞研究员做客“鸿儒讲堂”,在南校区会议中心B101报告厅讲授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讲座第五讲——《西安栎阳城考古及其历史解读》。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西安市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南校区各学院师生代表共计300余人参与活动,报告会由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季庆阳主持。
报告会上,刘瑞研究员从历史、文化、地理、建筑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证,梳理了多年来栎阳城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的成果,揭示了栎阳城重要的历史地位。通过对历史典籍、考古历程、文物古迹的生动讲述,在座师生深入了解了栎阳城考古的学术价值与意义。他谈到,栎阳城是商鞅变法、献公变法的发生地;是秦汉时期农业重镇和最大的兵器制造基地;是秦人最早“市”遗存的发现地;是中国最早“浴室”发现地;是秦国名副其实的复兴之都、改革之都,也是秦和汉王朝的统一之都。栎阳城城市规划合理、水利设施完善、建筑体量宏伟、建筑装饰精美,是秦汉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灿烂的中华文明。
报告会尾声,刘瑞研究员强调,考古事业是一项团体事业,是一项文化事业,百年考古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正是中华大地上发现的处处文化遗迹和考古工作的接续推进,还原了中华文明从涓涓细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过程,彰显出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他寄语在座研究生,只有读史明理、知古鉴今方能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刘瑞研究员还与在场研究生亲切交流,全面细致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关于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一度将报告会推向高潮。
伴随着经久不息的掌声,报告会圆满结束。季庆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刘瑞研究员为研究生们讲授的不仅是一堂考古大课,更是一堂文化大课、中国精神大课。考古研究不仅填补了历史学研究的空白,还使我们切实体会到考古学是一门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学科,更让我们深刻感悟到考古工作者不畏艰苦、心无旁骛、勇敢坚毅的钻研精神。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做中华文明的守护者、传承者和弘扬者。
报告人简介:
刘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考古学会建筑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六届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2011年至今参与或主持阿房宫、栎阳城、上林苑、废丘、昆明池、中渭桥、郑国渠汉白渠、漕渠等都城、苑囿、交通与水利考古。中渭桥、栎阳城入选2013年、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事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研究,出版《西汉诸侯王陵墓制度研究》(合著)、《南海百咏、南海杂咏、南海百咏续编》《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秦汉帝国南缘的面相:以考古视角的审视》《秦封泥集存》《秦封泥集释》《苏秉琦往来书信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