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华团队:四级递进、四足支撑、二维评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成果名称:四级递进、四足支撑、二维评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成果主要完成人:王小华 陈立斌 罗新民 王永泉 杨建科 张炜丽 梅红 郑旭红 王秋旺 杨爱军 张泽 张朝阳 宋忠孝 舒成利 刘益伦
西安交大构建的四级递进、四足支撑、二维评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专创融合深度不足、多元育人主体联动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内涵建设不足等问题,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胜任力不断提升。以王小华教授牵头的“四级递进、四足支撑、二维评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成果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国务院教育督学、国家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志义教授为组长的专家委员会鉴定认为,“成果理论研究系统深入,改革实践载体丰富,成果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和针对性,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双创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研究团队由实践教学中心牵头,教务处、就创中心等创新创业学院成员单位及成果参与学院等组成。团队常年深耕双创教育教学改革,累计在多个高水平会议上做创新创业教育类主题报告12次,反响强烈。先后接待国内外教育机构和高校来访调研110余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受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广泛好评和借鉴。西安交大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获得教育部的专题报道4次,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环球时报等媒体报道31次。学生创新创业事迹获国内外媒体报道1000余次,500余人次登上央视《创业英雄汇》等高水平创业类节目。
久久为功,引领双创教育改革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引领高等教育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变革。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当前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是突破政、产、学、研、资等多育人主体间的协作壁垒,探索一条面向未来的新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之路。
王小华教授作为教育部创新创业教指委委员、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和实践教学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深刻把握“双创”教育价值,深耕双创教育改革。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积极应对新形势新要求带来的挑战,2012年以来,带领团队在20项国家级、省部级教改项目的支撑下深入推进双创教育理论研究;同时,与中科院自动化所、百度等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构建产教融合菁英班、与西安高新区共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与西安市科技局和建行共建创新创业学院、与华为共建智能基座等,积累了丰富的多方协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经验,推动学校实验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规划、布局与构建,为我国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交大方案”。
摸清痛点,破解双创教育难题
研究团队本着“问题导向”的原则,汇聚了包含实践教学中心、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教务处、社会科学处等双创教育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负责双创教育的工作人员和从事双创教育的资深教授等一线教师,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准确研判形势、把握大势,找准问题发生的源头和规律。
研究发现,传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专创融合的深度不足,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有机融合的指导理念与科学设计;多元育人主体联动不足,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撑不够,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内涵建设不足,未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缺乏持续优化与有效内化创新创业教育的闭环机制。这些问题制约了双创教育广泛、高效的开展,是团队研究和实践的着力点和出发点。
三大举措,助力双创体系构建
基于传统双创教育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研究团队秉承“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全员覆盖、循序渐进、多元协作、持续提升”的指导思想,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和创新评价引导机制等为突破口,以培养具备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的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面向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教育链“五链”深度融合,构建并运行了四级递进、四足支撑、二维评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
研究团队三大举措助力四级递进、四足支撑、二维评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专创融合,构建了涵盖“课程-实训-项赛-转孵”为一体的“四级递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传授双创知识、训练双创思维、提升双创实践能力、强化创业胜任力;“五链融合”,打造了“联动机构-实践平台-培训服务-资金支持”“四足支撑”的服务保障体系,有效支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价值引领,构建了聚焦创新素养及创业胜任力的“二维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评价、反馈、引导、提高”的持续改进闭环机制。
广泛应用,双创育人卓有成效
在研究团队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四级递进、四足支撑、二维评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推广,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率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树立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典型。
参与双创的学生从3900余人次(2016年)增至超1.5万人次(2021年),同期指导双创的教师从1190余人次增至4300余人次。教师科研成果转孵化能力显著提升,近三年教师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290余个,累计融资超过5亿元。
2015-2019级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业胜任力评价数据显示,学生创新素养和创业胜任力均逐年提升。本科生近六年发表论文339篇,授权专利154项,年发表论文、授权专利数较6年前增长2倍。在教育部“国创计划十周年”中包揽“创新明星奖”“创业明星奖”等全部单项奖。在2018-2022五年竞赛排行榜中居全国第二,特别是获“互联网+”大赛国赛金奖29项,位居全国第三位。
与中科创星等15个孵化器和弗洛斯特沙利文(全球第3)等48个投融资机构紧密合作,获得各类投资约11亿元,累计孵化创业公司197个,其中孵化估值过亿的学生企业15家,带动就业5000余人,创新创业带动本科生就业率连续4年位居C9高校第一。培养出潘远志、张朝晖等一批创新创业学生代表,10人入选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 8人获评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全国第一)。
先后荣获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和中国高教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2020年获批国家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并在2021年考核优秀,位居全国高校基地第二。
双创教育永远在路上。面向未来,研究团队将秉持初心继续出发,不断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保障体系和评价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助力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显著提升,营造开放、活力的创新创业氛围,为我国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交大方案”,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