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导师:物理学院教授郜鹏走进丁香书院与2023级新生交流探讨
■学生记者 朱鑫琳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生书院聘请350余名专家教授担任大一新生导师,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形式开展导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业发展、科研训练、技能实训、项目实践、生涯规划等。9月2日上午,新生导师、物理学院教授郜鹏在丁香书院迎新现场宣传讲解,与新生亲切交流,一起探讨学业方向和专业内容。
不同于以往新生教育模式,新生导师制即一名导师对接不超过20名新生,更加精准有效。郜鹏认为,这是学校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作为入驻“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关键育人力量之一,新生导师制更能促进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学校为新生开设了两门课程,一门是新生研讨课,一门是学科导论。这两门课不同于传统课堂,导师们不仅会走进书院,在研习空间里面开展探讨,还会带同学们前往校内外实践应用场馆开展实地参观和实践考察。以“实景课堂”的形式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看到书本上的知识是如何运用到场景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这是学校设置这两门课程的初衷和目的。
今年是新生导师制实行的第二年,对于新生的影响,郜鹏表示非常欣慰。新生导师制采取小班化研习和项目制研讨的方式展开,他认为,在课程中可以大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课堂上的广泛研讨能提高学生沟通和交流能力。同时,校外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参观学习,能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发扬科学家精神。上一学年,新生导师与学生累计开展各类交流活动2380余次,79%的导学交流地点在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校史馆及校外企业院所等场景进行,98.17%的学生认为新生导师充分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体验与认知过程,导学整体满意度高达99.17%。
“师生情,情深似海;教诲恩,恩重如山”,面对新一届本科生,郜鹏也满怀期待。他对新生提出了三条建议,“学知识,涨能力,树人格”。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在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猛的背景下,他认为,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无法胜任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重任;而能力方面,他强调,不仅要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还需提升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也是新生们责无旁贷的任务。
被问及大学生最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学习观时,郜鹏提到了“兼顾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要树立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无微不至是一种伤害’。要学会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用好学校、书院、学院提供的各类成长发展的优质资源,主动与新生导师、辅导员、领航学长、朋辈益友等交流讨论,学会制定客观的、具体可操作的、可量化的学习计划和人生发展规划。在夯实基础课程的前提下,选修一些书院通识课程来拓展视野,形成完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广泛涉猎、全面发展。”
今年,郜鹏也尝试了新模式为学生开展导学活动,他深谙教育不能纸上谈兵,而要实事求是的道理。“上学期,带着对接的2022级的十几位本科生,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展‘实景课堂’,带他们参观其中研制的‘高分辨率相机’,走进‘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书本上学习的知识是如何运用到具体产品中。这学期,我们将依托学生社区中建设的‘双院联合实验室’,让同学们参与到实际项目当中,在‘实践真战场’上锻炼本领,持续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意识。”动手实践方能领悟科学本质,身体力行方能行稳致远。
据悉,学校持续优化本科生导学体系,重点发挥导师在本科生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引导作用,当好学生的课业学伴、实践行伴、专业研伴和成长伙伴,以“导师制”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同时,开设了《伴·导·体》西电本科生导师制品牌栏目,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学生满意高的导学活动进行宣传推广,促进导师团队教研共进、导学师生教学相长,切实提升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效,助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2023级电子信息大类的本科生王修元,认为新生导师制为初入大学校园的他解开不少困惑。前两天他收到开学考试登录的信息,但不知道在哪里登录,在导师和领航学长的帮助下,他成功在西电一站式登录并在教务系统成功完成任务。同为新生的周鹏飞也对新生导师制表示非常满意。通过与导师和学长的接触,他更好地了解了大学生活,收集了许多社团、四六级等方面的信息。其母亲也认为这一制度“挺暖心的”,为孩子入学减轻了负担,不再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新生导师制大大拉近了学生与导师之间的距离,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让新生和家长们都感觉暖心、放心和安心。正是其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九月迎新季散发着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