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首次实现从硫磺制备硫代酰胺和硫代多肽

2023-08-06 10:04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字号:T|T

硫磺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副产物,年产量超过了八千万吨。目前硫磺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备浓硫酸,应用领域相对有限。因此,寻找经济、高效的硫磺转化方法并合成有重要价值的含硫分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硫磺在常见溶剂中的溶解度低,且易引发催化剂中毒,其转化过程常需在高温下进行。因此,发展温和、环保、高效的硫磺转化策略仍然是化学合成领域一个巨大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元素功能分子与技术团队李静教授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合成策略:通过单质硫活化硝基烷烃原位生成硫代酰化试剂,通过与胺作用,从而实现了硫代酰胺的“一锅法”高效合成,该方法还可进一步用于硫代多肽的无消旋化合成。此外,应用该策略还实现了多个药物分子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后期硫代酰胺官能团化,并实现了含有多个硫代酰胺结构的天然抗生素closthioamide的全合成。

这种新颖的“一锅法”合成硫代酰胺的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硫代多肽使用劳森型试剂时遇到的选择性问题,同时规避了当前合成活性硫酰基前体过程中步骤繁琐、复杂的问题,能够将廉价、无毒、无臭的硫磺转化为含硫功能分子,不仅为解决硫磺利用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含硫功能分子的研发开辟了新的方向。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为第一通讯单位,第一作者为王晓南博士,合作者包括西安交大徐四龙教授、英国林肯大学的Martin Lear教授和交大一附院何旺骁研究员。上述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青年人才项目和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0334-6

李静,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博士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2016年-2020年先后在维也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日本东北大学担任助理教授,2021年3月加入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主要研究集中在酰胺和多肽、含硫功能分子的合成及其应用。相关成果发表在JACS,Angewante,Nature Communication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青年人才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多项。

课题组主页:http://gr.xjtu.edu.cn/web/jingli

    相关文章
    十大学术新人之赵志斌:藏在严谨细致、奋斗不息间的交大传承

    机械学院助理教授赵志斌是苏州人,2011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班。从获得学士学位开始,他坚持在科研领域深耕近十年。他觉得自己“应顺应时代潮流去探索交叉学科,结合硬科技赋能开展人工智能…[阅读]

    交大学子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上再创佳绩

    8月1日-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建行杯”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东南大学落下…[阅读]

    交大学子参加2023年暑期国际组织实习生预备营

    7月25日上午,2023年暑期国际组织实习生预备营在上海开营,西安交大就创中心主任郑旭红参加开营仪式。该活动由上海赴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13所全国…[阅读]

    交大师生志愿者开展“润童心 促融入”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期帮扶活动

    7月中旬,西安交通大学学工部“同心圆”民族团结工作室师生志愿者团队针对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庭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开展面向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润童心,促…[阅读]

    走进重庆·筑梦双城——西安交大第四批实践团队赴重庆参加暑期实践

    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促进更多西安交大学子走进了解重庆、参与重庆建设,在实践中提升本领、增长才干,加强学校选调生“育苗”工作,引导学生赴基层就业,西安交通大学与重庆市委组织部、共青…[阅读]